第一幕 祁县深耕 根基渐固 (祁县 秋收时节)
金秋十月,祁县迎来了“净世之炎”后的第一个收获季。得益于白鸿儒鼓励农耕的政策和相对风调雨顺,田地里一片金黄,稻谷飘香。百家仓按照约定,以公道价格收购余粮,农民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城内的手工业坊和商铺也明显增多,市面日趋繁荣。
白鸿儒并未因眼前的安定而松懈。他深知居安思危的道理。
城防升级:在原有基础上,他采纳祝剑生的建议,在城墙关键节点秘密修建了数处隐蔽的火力点和撤退通道。同时,利用开采出的普通石料,在外围险要处构筑了几座简易的碉堡和了望哨,扩大了预警纵深。
人才储备:他下令在城内重新开设早前因战乱停滞的蒙学与技工学堂。蒙学不仅教授孩童识字算数,还灌输忠勇家国思想;技工学堂则由工坊的老工匠传授基本的金石加工、机械维修、药材辨识等实用技能,为家族培养后备力量。陈念玄偶尔会被薛神医带去技工学堂,讲述一些基础的矿石特性知识,他那独特的“触感”教学,往往能引发学徒们的浓厚兴趣。
内部整肃:白鸿儒借一次账目核查的机会,以雷霆手段处置了两名中饱私囊、并与外部势力有不清不楚来往的中层管事,将其罪证公之于众后严厉惩处,再次震慑了潜在的宵小,确保了内部的纯洁与效率。
祁县,正在从一场巨大的灾难中,缓慢而坚定地恢复着血肉与筋骨。白鸿儒的稳健,如同给这棵大病初愈的大树施加了最合适的养分。
第二幕 物性突破 良药初成 (祁县 简易实验室)
陈念玄与薛神医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数百次的失败与调整,他们终于成功配制出一种全新的伤药,暂命名为“金石续断散”。
这种药散的核心思路,并非直接利用金石的能量,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几种常见矿石粉末的物理特性:
“沉海石”极细粉末: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收敛性,能快速吸收创面渗出液,形成一层保护膜。
·“温魄石”煅烧后研磨的粉末:性质温和,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基于薛神医的理论和陈念玄的微弱感知)。
“青金石”粉末:具有一定的消炎杀菌作用(这是陈念玄通过观察不同矿石粉末对腐败物质的抑制效果偶然发现的)。
将这三种矿石粉末以特定比例混合,再加入几味经典的止血生肌药材,最终制成的“金石续断散”,在止血速度、抗感染能力和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均显着优于传统的金疮药,而且成本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
白鸿儒亲自查验了药效后,大为赞赏,立刻下令工坊全力生产,优先装备“惊鸿”和城防部队,并允许少量向外销售,以其优异疗效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迅速打开了市场,甚至吸引了一些其他势力暗中求购。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战略收益。陈念玄的名字,第一次以“天才药师学徒”的身份,在小范围内传播开来。
第三幕 北平破局 合纵连横 (北平 瑞士商行办事处)
白映雪与美方代表“汉斯先生”的谈判取得了关键进展。基于之前“联合机械维修制造所”的提案,双方初步达成了一份秘密备忘录。
美方:提供一批淘汰但依旧先进的民用机床图纸、部分内燃机技术资料,以及一名以“技术顾问”身份出现的工程师。
·白家:提供场地、资金、原料和工人,并确保该制造所的安全与隐蔽。制造所明面业务利润按比例分成,暗中则为白家培养技术骨干,并尝试生产一些“非标”零部件。
附加条款:白家需定期向美方提供关于“华北地区特定异常地质及能量活动”(隐晦指向“海魈”)的观测数据。
这份备忘录,标志着白家与美方建立了超越普通商业合作、带有一定战略协作意味的关系。白映雪成功地利用“海魈”这个共同(或美方感兴趣)的威胁,以及白家独特的地缘和技术价值,撬开了西方技术壁垒的一条缝隙。
与此同时,傅三爷传来密报,称“烛龙”似乎加强了对“信天翁号”动向的追查,并且与一伙活跃于津沽一带、有苏俄背景的走私商有了接触。白映雪心中警觉,“烛龙”的触角比她想象的伸得更远,这场多方角逐的暗战,范围正在扩大。
第四幕 海上惊变 遭遇“信天翁” (黄海 某片争议海域)
权世勋(长子)的侦察小队在一次例行巡逻中,再次与“信天翁号”遭遇。但这一次,情况截然不同。
“信天翁号”似乎刚刚经历了一场战斗,船体一侧有明显的破损和烟熏火燎的痕迹,航行速度也慢了许多。它主动向权世勋(长子)的突击艇发出了求救信号!
权世勋(长子)心中疑窦丛生,但权衡之下,还是决定靠近查看。当接舷队登上“信天翁号”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船员们正在忙碌地灭火和抢修,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一种……类似“海魈”能量武器造成的焦糊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