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屏幕黑下去的瞬间,林墨像是被抽掉了所有骨头,整个人“噗通”一声瘫倒在地板上,张大嘴巴,像条离水的鱼一样贪婪地呼吸着。
累。
嘴唇火辣辣地疼,像是被砂纸反复打磨过,又肿又麻,感觉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腮帮子酸胀无比,太阳穴突突直跳,耳鸣声如同有一万只蜜蜂在颅内开演唱会。
肺叶更是如同被榨干的海绵,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撕裂般的痛感,提醒他刚才那持续不断、歇斯底里的吹奏是多么的透支生命。
“唢呐…这玩意儿…真不是人吹的…”他瘫在地上,有气无力地哼哼,连动一根手指头的力气都快没了。
但身体的极度疲惫,却丝毫无法掩盖他精神上的极度亢奋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充盈感。
就在那模型核心迸发出微弱蓝光、系统提示音响起的一刹那,一股庞大、复杂、却又条理分明的信息洪流,如同经过了某种高效的压缩和转换,精准而有序地涌入他的脑海深处。
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或图纸,更像是一种…“理解”的直接植入。
他“看到”了极其复杂的磁场位形设计,它们并非传统的托卡马克或仿星器结构,而是一种更精巧、更高效、更适合微小尺度约束的嵌套式磁镜组,每一个线圈的电流大小、缠绕方式、材料要求都清晰无比。
他“理解”了一种全新的高频波加热机制,其频率调制方式与寻常的离子回旋共振或电子回旋共振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利用特定频谱的声波(?!)与粒子进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奇特路径,效率极高,能耗却相对较低。
他“掌握”了核心燃料的预处理工艺,并非简单的氘氚气体,而是一种掺入了特定催化剂的、处于特殊超固态的氢同位素微颗粒,其制备条件苛刻到了纳米级和皮秒级的精度,但却能显着降低点火阈值。
他甚至“感知”到了点火瞬间,那微观尺度下,原子核克服库伦斥力、相互碰撞、融合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完整物理过程,每一个步骤的能量流转、粒子轨迹、辐射特征都栩栩如生。
【小型化聚变点火技术(初级)】——这份奖励,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厚重和惊人!
它并非一个完整的大型反应堆设计图,而是精准地指向了“小型化”和“点火”这两个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瓶颈!它所蕴含的思路、原理和实现路径,与当前人类主流的聚变研究方向存在着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差异,仿佛来自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科技树,但却又逻辑自洽,严谨得令人发指。
林墨躺在地上,闭着眼睛,任由这些知识在意识中流淌、沉淀、与他已有的物理学认知相互碰撞和融合。一种难以言喻的明悟感和震撼感充斥着他的心灵。
这玩意儿…要是真的能造出来…哪怕只是最初级的小型化点火装置…所带来的能源革命将是天翻地覆的!无限、清洁、高效的能源…这几乎是解决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问题的终极钥匙之一!
系统这坑爹货,虽然任务一个比一个离谱,但给的奖励…是真他娘的硬核啊!
兴奋和震撼过后,强烈的疲惫感再次袭来。他挣扎着爬起来,给自己灌了一大瓶水,又小心翼翼地给肿成香肠的嘴唇涂上厚厚的芦荟胶,一股清凉感暂时压下了火辣辣的疼痛。
“呼…总算又活过来了…”他长舒一口气,目光落在那个还在嗡嗡作响、闪着跑马灯一样光芒的“反应堆模型”上,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就这破玩意儿…居然真的“点亮”了聚变的微光?虽然那光芒微弱得可以忽略不计,持续时间短得如同幻觉,但其代表的物理过程,却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
这其中的原理,连他自己现在都有点懵。系统提供的“燃料”配方和唢呐的频率要求,看似荒诞,却暗含了某种他目前还无法完全理解的、极其前沿的物理机制?声致发光?声空化效应引发极端条件?还是某种共振能量传递?
他甩甩头,决定不去深究。系统的事儿,没法用常理揣度。他只需要知道,活整完了,奖励到手了,戏也做足了。
剩下的,就是如何“自然而然”地,把这烫手山芋…哦不,是这无价之宝,“上交”出去。
他回想起直播最后,自己“手忙脚乱”检查模型、“无意”间展示乐谱笔记的表演,应该没有露出什么破绽。那种震惊、茫然、归结于运气的心态,表现得应该很到位。
“嗯,‘运气真好’…”他喃喃自语,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这个借口,真是屡试不爽。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屏幕忽然亮了一下,弹出一条没有任何号码显示的加密短信,内容极其简短:
【林先生,请注意休息。相关录播已存档,技术细节正在分析。感谢您的“精彩”演示。——赵】
林墨看着这条短信,眉毛一挑。
果然,一直在看着呢。
“感谢您的‘精彩’演示”…这个“精彩”一词,用得颇为玩味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