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番胡说八道,连他自己都不信。但直播剪辑时,这段“改装”过程会被重点突出,尤其是那胡乱焊接的笔头和“谐振增强石”的特写。
准备工作就绪,直播日选在一个海风微拂、能见度极高的夜晚。地点就在热闹的滨海夜市边缘,这里人流如织,灯光璀璨,正好与远处漆黑一片、孤悬海外的望海崖灯塔形成鲜明对比。
直播标题:“挑战物理极限!夜市激光笔,点亮三公里外幽灵灯塔!”
开播瞬间,人气爆棚。无数人想亲眼见证这荒谬的一幕。
林墨站在夜市喧嚣的背景中,身后是摩天轮和美食摊的霓虹,他再次展示了那支“改装”后的激光笔,笔头闪烁着不稳定的蓝光,看起来廉价而不可靠。
“家人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林墨深吸一口气,将激光笔对准了远处黑暗中那个模糊的灯塔轮廓。他手臂稳得不像话,仿佛经过千锤百炼(系统暗中加持的肌肉控制技巧)。
他按下了开关。
一道纤细的、呈现出诡异幽蓝色的光束,瞬间从笔头射出!
这道光束与普通激光笔的光束截然不同。它并非笔直扩散,而是在射出一定距离后,似乎变得更加凝聚,颜色也愈发深邃,仿佛一条有生命的蓝色丝线,穿透夜市的灯火和空气中的微尘,以一种违背常识的低散射率,精准地射向远方的黑暗。
直播间弹幕瞬间减少,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屏幕上方那个小小的、黑暗中的灯塔轮廓。
光束跨越了三公里的距离,在无数双眼睛(包括肉眼和望远镜、长焦镜头)的注视下,精准无比地击中了望海崖灯塔顶端的巨大玻璃透镜!
一秒,两秒……
就在有人忍不住要发出“就这?”的弹幕时——
异变陡生!
被蓝色光束击中的灯塔透镜中心,突然亮起了一个微小的、但极其耀眼的蓝色光点!
紧接着,这个蓝色光点仿佛投入静水中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涟漪般的蓝色光晕,迅速向整个透镜表面扩散!原本死寂、黑暗的透镜,如同被注入了生命一般,从内部透射出越来越盛的蓝色光芒!
短短几秒钟内,整个巨大的灯塔透镜,竟然被彻底点亮!散发出稳定而柔和的蓝色光辉,仿佛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漆黑的悬崖之巅,与脚下喧嚣的夜市灯火形成了静谧与繁华的诡异对照!
“卧槽!!!!!”
“亮了!真的亮了!”
“妈呀!见鬼了!”
“蓝色灯塔!这是什么魔法?”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摄影特效吧?P的吧?”
“现场党证明!真的亮了!我就在夜市,肉眼可见!”
“三公里啊!一支破激光笔?!这能量传输效率逆天了吧?!”
直播间彻底炸锅,弹幕如同海啸般淹没屏幕。礼物打赏如同暴雨倾盆而下。
林墨自己也“适时”地露出了“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对着镜头语无伦次:“成……成功了?真的亮了?我的天!这……这‘谐振增强石’和‘能量聚焦模块’效果这么好的吗?我就是随便瞎搞的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手忙脚乱”地想要关闭激光笔,似乎想证明这不是持续能量供应。然而,在他关闭激光笔后,远处的蓝色灯塔,依旧散发着稳定的光芒,没有丝毫减弱的意思!
“关……关不掉?”林墨“傻眼”了,“难道……难道不是荧光效应?是……是能量传导?我把激光笔的能量,隔着三公里,直接‘传导’到灯塔透镜里,把它‘点燃’了?”
他仿佛被自己的“发现”吓到了,喃喃自语:“定向能量传导?无视衰减和散射?这……这原理难道是……利用了某种……量子纠缠的宏观表现?或者空间褶皱的短路径效应?不对不对,我瞎说的,我就是个整活主播,我懂什么物理……”
他这番“惊慌失措”的自我怀疑和口中蹦出的高大上词汇,更是坐实了这次“意外”的惊人程度。他越是强调自己“瞎搞”、“不懂”,在明眼人(尤其是“办公室”专家)看来,就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而在“直播间技术分析办公室”内,早已是一片沸腾。
从林墨开始瞄准的那一刻起,所有监测设备就已全部对准了望海崖灯塔。当蓝色光束亮起并稳定时,办公室内响起了压抑不住的惊呼。
“能量级数确认!激光笔输出能量远低于点亮透镜所需能量的亿万分之一!排除任何已知的光致发光、热效应可能性!”
“光谱分析!光束蓝光波长异常稳定,且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非理尔区震荡模式,疑似存在自主聚焦效应!”
“透镜状态监测!透镜内部温度无显着变化,发光源并非热辐射!发光均匀性极高,表明能量分布极其精准!”
“激光笔已关闭!灯塔光源持续稳定!确认能量已储存或形成了自持性激发态!我的天,这是……这是无损耗、远距离、精准能量投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