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那场“磁力片结界”的直播,虽然在公开舆论场上被成功引导为“一次神奇的巧合”和“墨哥独特的节目效果”,但在特定的圈子里,其引发的震荡远未平息。尤其是那短暂却真实的信号中断,像一根轻飘飘的羽毛,搔刮着无数专业人士的心尖,痒得难受。
“办公室”和陈老这边,自然是紧锣密鼓地沿着那惊鸿一瞥的技术路径深挖。而直播间里那几千万观众中,藏龙卧虎者甚多,除了境外势力的探子,更有大量国内的电子爱好者、硬件极客乃至相关行业的研究人员。他们可不像普通观众那样容易被“巧合论”说服。各种技术论坛、聊天群里,关于“林墨磁力片信号屏蔽”的讨论帖热度居高不下。
“我用频谱仪测了直播录屏里的背景噪音,启动瞬间确实有异常峰值!”
“那结构绝对有问题!我建模算了半天,虽然看不懂,但感觉有点东西。”
“有没有可能,关键不在结构,而在磁力片本身?”
“对啊!普通磁力片就是钕铁硼磁铁加ABS塑料,怎么可能有这效果?”
这些讨论自然也落在了林墨眼里。他知道,光是“巧合”和“演技”恐怕难以完全服众,尤其难以安抚那些内心燃烧着求知欲的技术宅们。是时候抛出一点“看似合理”的解释,既能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又能将真正的核心技术更深地隐藏起来,同时……再顺手给国内产业送点“助攻”。
于是,在“磁力片结界”直播过去一周后,林墨再次开启了直播。
这次直播间的标题很直接:《拆解“马克兔”!揭秘信号干扰(可能)的真相!》
背景依旧是那个熟悉的房间,那个色彩斑斓、结构奇葩的磁力片“雕塑”还立在原地。林墨穿着件印有“我只是个无辜的整活主播”字样的T恤,一脸“无奈”地对着镜头。
“家人们,我真是服了!”他一开口就是老吐槽役了,“上次直播之后,我的私信都快炸了!全是问我怎么用磁力片屏蔽信号的!还有人说我是隐藏的电磁武器专家?拜托,我要有那本事,我还搁这儿直播?我早被请去……呃,喝茶了。”
弹幕一片“哈哈哈”和“你继续编”。
“说实话,那天之后我自己也懵啊。”林墨摊手,表情无辜,“我就随便拼着玩,谁知道它怎么就‘嗡’了一下呢?后来我琢磨了好几天,又查了不少资料,问了些‘懂行的朋友’,终于让我发现了一个可能的原因!”
他走到“马克兔”旁边,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倒:“所以,今天咱们就来个暴力拆解!看看这玩意儿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说着,他拿出各种工具——从精密的螺丝刀到夸张的橡胶锤。“为了科学!”他大喊一声,然后开始对着磁力片结构的连接处又撬又掰。塑料片在他手里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磁铁相互脱离时发出“啵啵”的轻响。整个过程充满了某种解压的快感,也带着点“辣手摧花”的惋惜。
弹幕:
“住手!那是艺术品!(狗头)”
“墨哥冷静!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原型机’啊!”
“开始了开始了,物理拆解,最为致命。”
费了一番功夫,林墨终于将那个复杂的结构拆散,变成了一地零散的磁力片。他随手拿起几片,对着镜头展示。
“看,从外面看,这就是普通的磁力片,塑料壳,边缘是磁铁。”他用指甲刮了刮塑料片表面,“但是!大家注意看这里!”
他将磁力片侧对着灯光,调整角度。高清摄像头下,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透明的塑料内部,靠近边缘磁铁的位置,似乎附着着一层极薄、呈现细微虹彩光泽的、半透明的涂层。
“看到没有?这层膜!”林墨语气夸张,“我一开始也没注意,后来才发现,我买的这批‘加强磁力版’磁力片,里面居然多了这么一层东西!据卖家说,是什么‘纳米级磁通引导涂层’,是为了让磁力更强更稳定,防止消磁的……”
他拿起万用表,尝试测量这涂层的电阻,结果显示电阻值极大,近乎绝缘。他又拿出一个简易的、能产生微弱交变磁场的小装置靠近涂层,用另一个探测线圈连接示波器(同样是经过“伪装”的简陋版本)。
“咱们简单测试一下啊。”林墨一边操作一边解说,“理论上,如果这涂层是导磁或者导电的,在变化的磁场里应该会产生感应电流或者影响磁场分布……”
当交变磁场装置靠近带有涂层的磁力片时,示波器上的波形果然发生了细微但可见的畸变,幅度和相位都出现了异常。而当装置靠近没有涂层的普通磁力片时,波形则基本正常。
“哇!看到了吗?”林墨指着示波器,一脸“震惊”,“这涂层真的会对磁场有反应!虽然很微弱!”
他接着开始“推测”,语气充满了不确定和脑洞大开:“你们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我那天胡乱拼的那个结构,阴差阳错地,让这些带有特殊涂层的磁力片,它们的磁场和这涂层对磁场的响应,以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耦合、叠加起来了?就像……形成了一个临时的、极其不稳定的‘混沌电磁场谐振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