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幸好我早有准备!”林墨话锋一转,脸上露出“狡黠”而又“自信”的笑容,“当初设计这个通讯协议的时候,我就留了一手!为了防止被窃听和干扰,我在协议底层嵌入了一套自研的‘幽灵跳频’和‘主动诱捕’算法!”
他重新拿起那个拆下的无线模块,又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专门的调试接口,屏幕上立刻滚过一串串复杂的代码和信号波形图。
“大家看,这是正常的通讯信号波形,平稳有序。”他指着屏幕,“而当遇到恶意干扰时——”他操作电脑,模拟了一个强干扰信号注入。
只见屏幕上的波形瞬间变得混乱不堪,但紧接着,协议似乎“活”了过来,开始以极高的速度在多个非相邻频道间随机切换(幽灵跳频),同时,还分出一小部分资源,反向模拟出几个看似“真实”但实则为诱饵的控制信号,朝着干扰源的方向“贴”了过去。
“看!这就是‘主动诱捕’!”林墨兴奋地指着其中一个诱饵信号的轨迹,“这个假信号会携带一个特殊的、无害但极具识别度的标记,并且内置了精简的溯源程序。一旦干扰源试图解析或跟踪这个假信号,溯源程序就会像牛皮糖一样黏上去,反向追踪对方的信号特征、大概位置,甚至如果能建立短暂的不稳定连接,还能尝试抓取一点点对方设备的指纹信息(如MAC地址、特定芯片ID等)!”
他一边解说,一边在屏幕上调出了模拟溯源成功的界面,上面显示着虚构的“干扰源坐标”、“信号强度”、“设备类型推测”等信息,做得有模有样。
“当然,我这只是模拟演示。”林墨“遗憾”地摊摊手,“现实中干扰源可能更狡猾,而且我这套算法主要还是防御和溯源为主,攻击性不强,属于正当防卫范畴。不过,只要他们敢来,就多少会留下点痕迹!”
这番操作和解说,再次把直播间观众看得热血沸腾:
“卧槽!还有陷阱!墨哥你真是老母猪戴胸罩——一套又一套!”
“这哪是手柄,这是信息战武器吧!”
“支持墨哥!让那些搞破坏的无所遁形!”
“求国家快点把这技术应用到重要设备上!”
直播在观众对“幕后黑手”的口诛笔伐和对林墨“深谋远虑”的赞叹中结束。“办公室”的技术团队,则早已将林墨展示的“故障现象”(被刻意引导后)、通讯模块内部可能的异常痕迹(被重点强调)、以及最重要的——“幽灵跳频”与“主动诱捕”算法的核心思路和代码片段(经过林墨的“简化”和“口播”泄露),全部记录并列为最高优先级分析目标。
“重点分析他提到的陷阱算法!尤其是那个反向溯源和指纹抓取的机制!”
“立刻对我们的远程操控设备通讯协议进行升级,融入这些抗干扰和诱捕特性!”
“通知相关部门,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周边电磁环境的监控,注意发现类似异常干扰信号!”
陈老的指示迅速下达。林墨的一次“设备故障抱怨”,再次变成了国家层面技术升级和安全预警的催化剂。
……
就在林墨直播“故障排查”后不久,某境外情报机构的技术部门内。
“长官,我们监测到,‘工匠’(他们对林墨的代号)使用的那个改装手柄通讯协议,似乎进行了一次隐性的升级。其跳频模式更加难以预测,而且……我们的干扰设备在尝试进行压制性测试时,偶尔会接收到一些异常的回馈信号,解析后内容杂乱,但似乎包含了一些非必要的校验信息。”
一名技术员向他的上司汇报。
“非必要校验信息?”长官眉头一皱,“是陷阱吗?”
“不确定。可能是协议本身的冗余,也可能是……诱饵。我们的设备在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偶尔会出现短暂的日志记录异常,内存占用率有微小波动。”
技术员谨慎地回答。
“继续测试!”长官命令道,眼中闪烁着冷光,“我们必须评估这种技术的潜在威胁,并尝试找到其漏洞。如果可能,获取其核心协议细节!加大干扰强度,变换干扰模式,看看它的反应!”
他们并不知道,林墨在直播中展示的“陷阱算法”,虽然是基于真实技术思路的简化演示,但其核心逻辑——利用对手的探测和干扰行为本身进行反向追踪和信息获取——已经被国家层面的技术团队迅速吸收、优化并实装到了最新的安全协议中。
几天后,当这伙境外势力再次利用架设在边境附近的伪装基站,对华国境内某处正在进行远程操控矿业设备测试的区域,进行更高强度、更复杂模式的电磁干扰试探时,他们以为自己只是在挑战一个升级了的防御系统。
然而,这一次,他们踢到了铁板。
他们的干扰信号刚刚切入测试区域的通讯频道,就仿佛撞进了一张无形的大网。目标的控制信号在极短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幽灵跳频生效),取而代之的是几个看似脆弱、信号强度不高的“控制链路”暴露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