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那场“学渣秒变学霸”的直播,在社会上引发的震荡远超之前的烟花表演。毕竟,烟花再绚烂,对大多数人而言也只是遥不可及的奇观。但“学习效率”这件事,却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无数学生、职场人士乃至整个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根本。
“林墨戴神秘头带秒变学霸”的热搜高居不下,连带着“超频学习头带”、“生物电共振”、“阿尔法波引导”这些林墨随口胡诌的名词也成了网络流行语。各大电商平台上,一夜之间冒出了无数号称“同款”、“平替”的学习头带、专注力训练仪,价格从几十到上千不等,销量惊人。甚至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培训机构,打出了“采用林墨同款科学原理,快速提升学习成绩”的虚假广告。
民众的热情与焦虑交织,形成一股巨大的舆论浪潮,直指教育部门和相关的科研机构。无数家长在教育局官网留言咨询,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文章,探讨这种“学习黑科技”的真实性与伦理边界。
面对这股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以及背后所代表的、来自“直播间技术分析办公室”同步过来的、真实不虚的尖端技术,国家层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战略定力和高效的执行力。
在最高层的指示下,一个由教育部牵头,联合科技部、卫健委以及“脑科学专项组”核心专家的“神经反馈学习技术应用试点工作组”迅速成立。工作组的目标非常明确:在绝对保密和技术可控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最小范围验证【神经反馈学习头带】(完整版技术)的实际效果、安全性及潜在的教育应用价值,并为后续可能的大规模推广积累经验、制定规范。
试点工作的选择极其谨慎。经过反复论证和严格筛查,最终选定了三个性质迥异的试点单位:
其一,是位于西北某省一所县级中学的“尖子生冲刺班”。这里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动力强,面临的升学压力巨大,是检验技术对“拔高”效果的最佳场景。
其二,是东部沿海某大型国企的内部高级技工培训中心。这里需要快速培养能够操作和维护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侧重于复杂操作流程的记忆与精准再现。
其三,则更为特殊,是某军区下属的特种作战人员选拔与培训基地。这里对人员在极端压力下的快速学习、环境适应与战术决策能力有着近乎变态的要求。
试点所用的头带,由“脑科学专项组”下属绝对保密的军工企业,根据林墨提供的完整版技术图纸和工艺,使用现有最可靠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小批量精密制造。这些头带外观上与林墨直播使用的试用版略有不同,更加朴实无华,呈深灰色,材质更坚韧,内部的传感器和反馈模块也根据完整版技术进行了优化升级,性能更为稳定和强大。为了保密,所有头带在发放时都被称为“新型认知训练辅助设备——启明一号”,并签署了极其严格的保密协议。
试点工作在一片静默中悄然展开。
西北县城中学,高三(一)班教室。
五十名被选中的学生,既紧张又好奇地看着讲台上那位来自“教育部特殊项目组”的专家。专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启明一号”是用于“提升专注力和信息处理效率”的训练设备,强调了使用规范和纪律。
当学生们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戴上这些看起来像运动发带的设备,开始进行紧张的数学和理综习题训练时,奇迹般的变化,在短短几天内就开始显现。
一名原本数学成绩中上游、经常在压轴题上卡壳的女生,在佩戴头带进行一周的晚自习训练后,惊喜地发现,那些复杂的函数图像和空间几何仿佛“活”了过来,解题思路变得异常清晰流畅,甚至能下意识地运用一些之前只是“知道”但不会“运用”的高级技巧。在一次模拟考试中,她的数学成绩直接冲进了年级前十!
另一个男生,一直苦于英语阅读理解速度慢、长难句分析困难。使用头带进行针对性训练后,他感觉阅读时文本信息摄入的速度和理解深度显着提升,那些原本缠绕不清的从句结构仿佛自动拆解,核心意思跃然纸上。他的英语阅读部分用时缩短了三分之一,正确率却大幅提高。
不仅仅是尖子生,一些基础相对薄弱,但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也反馈“记东西比以前快多了”,“上课不容易走神了”,“以前要背好几遍的文言文,现在读两遍就差不多能复述个大概”。
老师们最先察觉到这种惊人的变化。班主任私下向项目组专家汇报时,语气充满了不可思议:“这些孩子,像是突然开了窍!不是一两个,是普遍性的!思维活跃度、反应速度、记忆保持力,都有明显提升!尤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太惊人了!”
东部沿海的技工培训中心,效果同样显着。
一组需要学习新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学员,在佩戴“启明一号”进行理论学习和技术图纸研读后,普遍反馈对复杂的加工路径规划、刀具补偿参数设置等关键要点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在实际上机操作时,他们的失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手速度加快了近百分之四十。一位资深培训师傅观察后感叹:“这帮小子,好像脑子里装了台模拟器,步骤记得门儿清,手也稳当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