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操作,将“头带核心技术在于物理刺激引导心理暗示”的烟雾弹,释放得淋漓尽致。
直播结束后不久,“办公室”监控到多个境外IP对直播录像进行了反复的、细节性的下载和分析。尤其是对林墨身后白板的“草图”和“山寨头带”内部布线特写,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
“鱼饵已经撒下,就看鱼儿什么时候咬钩了。”陈老在内部会议上平静地说道。
“普罗米修斯之焰”和“灰色智囊”几乎同时行动了起来。他们动用潜伏的网络力量和物理渗透手段,双管齐下。一方面,顶级黑客试图入侵林墨那看似简陋实则被“办公室”层层加固的网络设备和云端存储;另一方面,身手矫健的特工则在林墨工作室所在的区域活动,寻找机会直接窃取实物或更详细的图纸。
然而,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在“办公室”的预料和监控之中。经过精心筛选和篡改的“技术资料”——主要是那份基于林墨直播中“手绘草图”和“布线顺序”整理出的、细节丰富但核心原理错误的“完整设计图”——被“不经意”地放置在了某个伪装成林墨个人云盘的陷阱服务器里。
一场精心策划的“入室盗窃”戏码也在一个夜晚上演。几名“灰色智囊”的佣兵成功潜入了林墨那看似疏于防范的工作室(自然是故意放水),他们在里面翻箱倒柜,最终“幸运”地找到了一个被随意塞在工具箱下面的U盘。U盘里存储的,正是那份与陷阱服务器中相同的、标注着“学习头带V2.0设计终版”的图纸文件。
得手之后,这两家以及其他一些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了信息的机构,如获至宝。他们坚信自己终于突破了林墨的伪装,拿到了真正的核心技术。
“快!立刻组织专家团队,进行验证和仿制!”“普罗米修斯之焰”的负责人下达命令。
“不计成本,以最快速度做出样品,进行测试!”“灰色智囊”的高层也对下属发出了指令。
短短几周内,在境外多个秘密实验室和高科技公司的研发中心里,基于这份“窃取”来的设计图,一批批“神经反馈学习头带”的仿制品被迅速制造出来。这些仿制品外观各异,有的追求林墨直播中试用版的简约科技感,有的则做得更加夸张和复杂,以显示其“技术含量”,但内部核心的电极(被他们理解为微震动马达和生物阻抗传感器)排列、驱动电路频率和反馈逻辑,都严格遵循了那份虚假设计图的规定。
紧接着,大规模的内部测试开始了。
“奥米伽科技”的研究员,将仿制头带给一组志愿者佩戴,进行标准的认知能力测试。
“灰色智囊”的培训官,让精锐佣兵使用头带进行复杂武器拆卸组装的速度训练。
某西方知名大学受军方资助的实验室,招募学生进行双盲对照实验。
初始阶段,由于“霍桑效应”(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时,会改变行为)和参与者本身对“林墨黑科技”的极高期望,部分测试数据确实显示出轻微的、统计学上不显着的积极趋势。这让那些机构欣喜若狂,以为自己成功了。
然而,随着测试的深入和严格控制的盲法实验展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当志愿者们不知道自己所佩戴的是真头带还是假头带(仿制品)时,那些使用仿制头带的组别,其认知测试成绩、技能掌握速度、记忆准确率……与使用外观完全一样但不通电的安慰剂头带的对照组,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数据显示,佩戴我们仿制头带的实验组,在逻辑推理、工作记忆、信息处理速度等核心指标上,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 > 0.05)。”“奥米伽科技”的实验室主任拿着报告,脸色苍白地向高层汇报。
“我们的战士反馈,戴不戴那个头带,对他们掌握新战术动作的速度没有感觉出任何不同。”“灰色智囊”的现场指挥官疑惑地报告。
大学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更是直接在学术圈内的小范围讨论中坦言:“我们的双盲实验无法重复林墨所展示的任何显着效果。目前证据更支持其效果源于强烈的期待效应和非特异性因素。”
一句话总结:这些耗费巨资、根据“窃取”的“核心设计图”制造出来的头带,除了能提供一些轻微的物理震动和闪烁灯光外,在提升认知能力方面,只有——安慰剂效应。
消息在不甘心的机构内部逐渐传开,最终无法完全掩盖,通过一些匿名渠道和科技媒体的边缘报道泄露了出来。舆论场上顿时掀起了一阵嘲讽的旋风。
《震惊!多家境外机构仿制林墨学习头带,证实仅为安慰剂?》
《科技乌龙?‘整活主播’的黑科技再次让专家扑空》
《心理暗示的胜利:论信仰的力量在科学研究中的干扰》
曾经对林墨头带嗤之以鼻,认为其哗众取宠的人,此刻纷纷跳出来,以“先知”的姿态嘲讽那些试图破解“黑科技”的机构;而曾经深信不疑并试图模仿的人,则感到一阵幻灭和尴尬;更多吃瓜群众则乐见其成,将此事视为一场精彩的现代科技闹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