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轮椅狂飙”事件的热度,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又泼进了一瓢冷水,彻底炸穿了多个圈层。物理学界、化学能源界、生物学界(还在研究脑波控制)、甚至交通运输安全部门都被惊动了。林墨的直播间已经从娱乐板块的泥石流,升级为了一个涉及多学科前沿、动辄颠覆常识的“现象级未解之谜发源地”。
网络上,“土豆电池”的相关搜索量暴增,各种民科理论、恶搞P图、甚至严肃(看似)的讨论帖层出不穷。有人开始认真研究不同品种土豆的发电效率,有人试图用红薯、西红柿甚至柠檬复制“奇迹”,当然,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对基础物理定律的徒劳挑战。某些境外媒体的报道也开始从之前的嘲讽质疑,转向了一种带着困惑和隐隐不安的“客观描述”。
林墨本人,则在经历了轮椅上的“速度与惊惧”后,难得地安静了几天。倒不是他转了性子,而是他在消化系统新开放的部分权限,以及琢磨下一个“整活”的方向。
系统界面上,那庞杂的科技树虚影中,除了之前亮起的“单兵增强”、“生物科技”、“能源科技”、“深空感知”等分支外,又有几个新的光点若隐若现,标签更加晦涩:
【信息基石- 逻辑完备性补丁...】
【时空褶皱应用理论浅析...】
【宏观量子态观测引导...】
这些标签看得林墨头皮发麻,感觉每一个都离他用脸盆接卫星的初始画风相距甚远。“系统,咱们能不能来点接地气的?这些玩意儿听起来就像是应该锁在保险柜里,由一堆白发老头围着研究的东西,我一个整活主播怎么搞?”
【整活的精髓在于化腐朽为神奇,化高深为沙雕。宿主已初步掌握精髓,请保持信心。】系统的回应依旧淡定,甚至带着点鼓励(?)。
就在林墨对着“信息基石”、“逻辑完备性”这些词发愁,琢磨着是不是要直播表演用摩斯电码推导哥德巴赫猜想时,新的任务提示音拯救了他——或者说,把他推向了一个更深的坑。
【叮!新整活任务发布!】
【任务名称:灵感迸发!在厕所墙壁上“顿悟”并书写世纪难题的解答!】
【任务要求:在直播中,于一个特定、封闭、私密且具有“顿悟”传统氛围的环境(例如:卫生间),使用随手可得的普通书写工具(如:马克笔、粉笔、甚至口红),在一块平面(如:墙壁、瓷砖、镜子)上,当众书写下一套完整、严密、且包含关键创新思路的,针对某个着名数学猜想(例如:黎曼猜想)的“证明过程”。该过程需包含至少一个足以让该领域专家震惊并引发深入讨论的核心引理或突破性方法。】
【任务奖励:【信息熵本质理解与初级应用】(涉及信息压缩、传输极限、乃至对某些复杂系统底层逻辑的洞察与微调能力)。】
【整活道具:【灵感喷泉·一次性体验券】(将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为宿主提供短暂的、针对特定数学问题的“超验直觉”,确保书写内容包含关键性突破,但表现形式将充满宿主个人风格(即:看似潦草、跳跃、不严谨))。】
【整活提示:智慧的闪光往往诞生于最放松、最不经意的时刻。阿基米德的浴缸,牛顿的苹果,以及……或许,你的马桶?注意,是“证明过程”,非最终证明,旨在提供一条全新的、可行的路径。】
林墨看完任务要求,感觉自己CPU有点干烧了。
黎曼猜想?!
那个困扰了数学界一个多世纪,关于素数分布规律,悬赏百万美金,被称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之一的黎曼猜想?!
让他在厕所墙上用马克笔写证明过程?!还特么是直播?!
“系统……”林墨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的沙哑,“我高中数学及格都费劲,你让我去碰瓷黎曼猜想?还顿悟?我在厕所里最大的顿悟就是明天该买哪个牌子的卷纸!你这已经不是整活了,你这是要把我直接送进精神病院啊!”
然而,系统的沉默如同亘古不变的磐石。林墨知道,反抗是无效的。
他瘫在椅子上,目光呆滞地扫过工作室,最终,落在了那扇紧闭的、通往小小卫生间的门上。一种悲壮的情绪油然而生。
“罢了……既然是整活,就要整最大的……”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做出了什么艰难的决定,“大不了,就是被全网嘲笑‘民科之王’嘛!”
他开始做“准备”。首先,他网购了一堆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马克笔。然后,他精心打扫了卫生间——毕竟是要上镜的地方,虽然行为艺术,但卫生不能太艺术。他甚至调整了卫生间里的灯光角度,确保摄像头能清晰拍到墙壁。
直播预告再次以沙雕风格发布:《今晚直播,挑战人类智慧极限!地点:卫生间!内容:绝对让你“屎”料未及!》
粉丝们看到这个预告,好奇心被吊到了天花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