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收音机”与那惊鸿一瞥的“宇宙杂音”,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超林墨的直播范畴。网络上关于“林墨是否无意间听到了外星广播”的讨论,一度压过了“橡皮泥传送门”的热度,各种阴谋论、科学解读和沙雕P图齐飞,将他的“民科之神”光环渲染得更加神秘。
而在更高的层面,那张被他“无意”间展示的魔改电路图,正以绝密等级,在国家级实验室和深空探测中心里,引发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无线电专家和信号处理工程师们,在最初对那混乱电路的鄙夷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震惊和狂喜。他们很快复现了林墨的“拙劣”设计,并进行了优化。结果令人瞠目结舌:这套看似违背教科书原理的装置,对紫金山天文台捕获的那类特定微弱、复杂调制信号的灵敏度,竟然比某些大型射电望远镜的专业后端处理设备还要高!它就像一把造型古怪、却恰好能打开一把古老锁具的钥匙,用一种他们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过滤”掉了大部分常规宇宙背景噪声,并将目标信号的某些隐藏特征放大了。
基于这套“林墨电路”原理的新型信号接收和处理算法被迅速开发出来,并紧急加载到了国内几个主要射电天文台的系统中。几乎是立竿见影地,不仅之前那段无法识别的信号被解析出了更多细节——其内部存在着一种极其复杂的、非周期性的数学结构,绝非自然天体所能产生——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陆续捕捉到了另外几段来自不同天区、具有相似特征的微弱信号!
这意味着,这种“异常”并非孤立事件。宇宙的某个(或某些)角落,似乎正在持续散发着这种难以理解的“信息涟漪”。
“办公室”,不,现在是“异常现象与技术解析总局”的指挥中心,气氛空前紧张。大屏幕上显示着不断更新的星图,上面标记着一个个新探测到的异常信号源方位,虽然定位依旧模糊,但已足够触目惊心。
“根据‘林墨电路’捕捉到的信号特征进行反向推演,我们初步建立了一个信号筛选模型。”一位信号专家汇报着,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这套模型……效率极高,仿佛就是为这类信号量身定做的。”
主任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结论是什么?是自然现象,还是……‘他者’?”
在场众人沉默。答案似乎呼之欲出,但又无人敢轻易下定论。这已不仅仅是科学问题,更关乎文明未来的走向。
“无论是什么,我们必须首先确保我们能‘听懂’,并且,在必要时,能‘回答’。”主任沉声道,“通知‘深空之眼’项目组,启动最高级别监测。同时,组织密码学、语言学、数学领域的顶尖专家,成立‘信号解析小组’,全力破译这些信号可能携带的信息!”
国运的提升,在这一刻,具象化为了对更广阔宇宙的认知能力和潜在威胁的预警能力。这是一种无形的、却至关重要的战略资产。
林墨在家中,惬意地啃着一个苹果。系统的提示在他脑海中浮现:
【支线任务:信息的涟漪(完成度:65%)】
【基于宿主提供的“钥匙”,已成功捕获并识别多个同类异常宇宙信号,初步解析工作启动。】
【奖励:“信息基石”序列激活度提升至22%。】
【信息感知能力增强:可模糊感知特定信息的“指向性”与“意图性”(极初步)。】
他能感觉到,自己与那片浩瀚星空间的“信息连接”似乎变强了一丝。那些遥远的、冰冷的信号,在他此刻的感知中,不再仅仅是杂乱的噪音,而是承载着某种……“目的”的流淌物。虽然依旧无法理解其内容,但这种感觉本身,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
“定向整活灵感注入……”林摩挲着手中吃剩的苹果核,眼神闪烁,“是时候用掉了。”
他心念一动,引导着这次机会,将灵感聚焦于“信息发送”与“生物能/日常物品”的结合上。既然上次用收音机“听”到了,那么这次,就该用更离谱的方式去“回答”了。系统界面一阵模糊,新的主线任务提示如期而至。
【叮!检测到宿主使用“定向整活灵感注入”,新整活任务生成!】
【任务名称:生物电池的野望!用苹果发电向宇宙打招呼!】
【任务要求:在直播中,使用至少三种不同水果(其中必须包含苹果)制作一个“生物电池阵列”。将该阵列产生的电流,通过一个自制的、结构极其简陋的“信号调制器”,驱动一个低功率LED灯或压电蜂鸣器,使其工作。在直播过程中,必须“意外”地演示该生物电池阵列,能够对外输出一种短暂的、具有简单但规整模式的电信号(如:一组简短的、代表“你好”的摩尔斯电码点划,或一个简单的二进制序列)。】
【任务奖励:【初级生物能-信息转换理论与高效催化技术】(核心:基于特定酶与纳米材料的高效生物化学能采集,生物电信号与电磁波信号的低损耗耦合与调制,适用于极端环境的微型化生物能源与通讯节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