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奖励:【局域高温场控制技术(初级)】(核心:基于场效应叠加与能量共振原理,在极小范围内产生并维持极端高温的技术。包含高效热能聚焦、场约束隔热、以及特定物质在高温场中的相变控制等子项。应用前景:微型化高精度焊接、特种材料合成、医疗(如靶向热疗)、乃至新型推进器概念。)】
【整活道具:【能量场引导聚焦环(微型)】(将隐藏在“反射聚焦装置”内, subtly 引导蜡烛火焰的能量流向,形成稳定高温点)。【相变催化粉尘(微量)】(将预先涂抹在金属锭表面,大幅降低其表观熔化温度,并引导其凝固形态)。【热力学视觉增强滤镜(临时)】(将作用于直播摄像头,使观众能更清晰地看到金属熔化的过程,避免因蜡烛光亮度不足而看不清细节)。】
【整活提示:火焰是文明的起源,亦是能量的舞蹈。你的蜡烛不是高炉,但可以成为展示能量精准操控艺术的舞台。关键在于“视觉冲击”与“结果的反常”,而非工业级的冶炼效果。】
林墨看着系统界面,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局域高温场控制!这技术听起来就非同小可!从微观焊接到特种材料,甚至能延伸到能源和推进领域!这可比单纯冶炼一块金属要有价值得多。
他立刻行动起来,开始搜集材料。几个普通的白蜡烛,一个废弃的易拉罐,厨房用的锡纸,一个从旧手电筒里拆下来的小凹面镜,还有几块路边捡来的小石头用来搭建支架。他花了半天时间,敲敲打打,黏黏贴贴,制作了一个看起来相当粗糙、充满了“手工耿”风格的“多功能蜡烛冶炼炉”。核心部分是一个用易拉罐皮和锡纸卷成的、喇叭状的聚焦筒,前端嵌着那个小凹面镜,后方则设计了可以同时插入三根蜡烛的卡槽。
一切准备就绪。他再次开启了直播。
直播间标题一如既往的吸引眼球:《挑战物理极限!直播用蜡烛火焰炼钢!是噱头还是奇迹?》
观众们涌入直播间,看到那个充满后现代废土风格的“冶炼装置”,以及旁边放着的一块灰扑扑、毫不起眼的金属小块(【低熔点记忆态金属锭】)时,弹幕瞬间爆炸。
“来了来了!他带着他的离谱创意走来了!”
“蜡烛炼钢??主播你确定不是炼蜡?”
“这装置……是我小学科技课的水平。”
“赌一包辣条,金属块连颜色都不会变!”
“办公室众筹给主播买个打火机吧,别折磨蜡烛了!”
“我倒是要看看这次怎么圆!”
林墨(假装)信心满满,穿着那件万年不变的(cos)白大褂,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兄弟们,不要被传统的思维禁锢!谁说高温一定要电炉、煤气灶?蜡烛火焰,集中起来,能量也是惊人的!今天,我就要用这最原始的火种,点燃现代冶金的奇迹!”
他(假装)严谨地介绍了自己的“聚焦原理”,指着那个锡纸喇叭口:“看,通过这个经过我精密计算的抛物面反射器,我们可以将三根蜡烛火焰的能量集中到一个极小的点上,理论上,温度可以超过一千度!熔化这块特殊的低熔点实验合金,绰绰有余!”
他一边说着,一边(假装)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那块金属锭,放到了聚焦筒前方预设好的、用细铁丝做成的支架上,正好位于理论上的焦点位置。
“好!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点火!”林墨(假装)庄重地用打火机点燃了三根蜡烛。
烛光亮起,火苗跳跃着。通过锡纸反射,光线确实汇聚到了金属锭上,但那光斑依旧显得有些散乱,温度看起来远不足以熔化金属。
弹幕开始刷起“就这?”“温度计表示毫无压力”“主播,金属锭都快睡着了”。
林墨(假装)皱眉,这里调整一下蜡烛的位置,那里掰一下锡纸的角度,嘴里嘟囔着:“奇怪,聚焦效果好像不太理想……难道是空气流动的影响?”
在“不经意”的调整中,他的手指多次拂过那个聚焦筒的内部,暗中启动了【能量场引导聚焦环】。同时,他之前感知并尝试影响火焰的能力也再次被动用,虽然不是直接操控,却让他能更精准地判断能量场的流动,辅助调整装置的角度。
渐渐地,观众们通过镜头发现,照射在金属锭上的光斑,似乎变得……更亮、更白了?而且范围明显缩小,形成了一个极其刺眼的小光点!
【热力学视觉增强滤镜】悄然发挥作用,使得直播画面中,金属锭被加热的区域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加“炽热”。
“有戏了!聚焦成功了!”林墨(假装)兴奋地喊道,紧紧盯着金属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那块灰扑扑的金属锭,位于白色光点中心的部分,竟然……真的开始改变了!
先是颜色微微发暗红色,然后红色逐渐加深,区域扩大。几分钟后,在光点核心处,一小块区域竟然出现了明显的……熔融迹象!灰色的表面被打破,露出了下面亮闪闪的、如同水银般的液态金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