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北二十里,汤家镇。
天亮了,吴德奎坐在南面寨墙门楼下。接连几天,雾气越来越重,四周一片苍茫,连百米之外的外围战壕,也淹没在浓雾之中,看不见了。骤起的北风一阵急似一阵,正式告知着人们,漫长的冬天已经来临。
吴德奎掏出烟和洋火,弯下腰来,躲在寨墙垛口下。可能火柴受了潮,连划断三根火柴,都没着。
旁边赵三才走过来,掏出自己火柴,给吴德奎点上。
吴德奎狠狠地抽了一口,浓烈的烟味,像喝了一口浓烈的酒,却又在五脏六腑转了一圈,吐出来,白色的烟,打了一个转,立即消失在风中。
一支烟很快抽完,吴德奎站了起来,顺手把烟屁股丢到寨墙外面。脚有些麻,身上有些冷,吴德奎扣上衣领上的风纪扣,左右两枚中校领章,又紧密凑在了一起。
赵三才小心说:“团座,该吃饭了。”
吴德奎还算不上团长,离开赵家楼,赶往141师部所在的牛尾山,他被任命为442团副团长,人称团副。但团里暂时没有了团长,吴德奎又高升一级,成为代理团长,也就是赵三才口中的团座。
“嗯,好。”吴德奎说着,转身沿着石梯,走下寨墙。其实他心里在说,吃吧,吃吧,估计很快就没命吃了。
141师在上峰眼里,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是推不坏的小车,即便已经奄奄一息,只剩下残肢断臂,一堆肉泥,也能敛巴敛巴,揉巴揉巴,再胡巴胡巴,又成为上峰嘴里的钢铁洪流,继续推向战场。
不仅如此,141师像一块补丁,脱离原来建制,成为战区游击队总队第三支队,而其番号没变,仍为141师。
命令下达前,军长已知道上峰意图,赶往牛尾山,与师长关向平见面。晚上,军长喝多了酒,掩面而泣。141师还能暂时保留番号,而他的军部已面临撤编,包括109师,其残部划拨到108师,而108师将转隶到第九战区,暂归第64军指挥。
军长对关向平说:“老子对不起你,让你死守黑云岭,还能当面向你道歉,可老子的一个军伤亡过半不说,又被拆解,至今无人给老子说句暖心的话。”
关向平知道其中原因,也知道其中情况。重庆那位老头子已达到清除异己的目的,却只是假惺惺,给军长一个中将参议的闲散职务,军长已经书面拒绝了,打算去四川乡下,买一处宅院,从此解甲归田。
人心不古,却只有无奈。如果此时选择抗命,那就立马沦为逃跑将军,被千夫所指,淹死在国人唾沫里。与良心上也过不去,毕竟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关向平举起酒杯,对军长说:“心中再有悲愤,也只能勇往直前,以死明志了。”
军长就是这个意思,不管受多大委屈,只要手里有兵,就不能后退。他拿出自己的配枪,一把勃朗宁手枪,交给关向平:“此枪已跟随我九年有余,夜晚休息也要放置于枕边,如今我已是无用之人,把此枪转赠给你,代表我仍有一颗杀敌之心。”
关向平起立,双手接过。第二天,便告知全师全体官兵,凡畏缩不前者,将用军长配枪执行军法。
但部队临出发前,不少军官以各种理由请假,包括442团团长,说自己病了,不能随军出征。
这些人都是游击总队下派来的,对于此等贪生怕死之辈,离开队伍反倒是好事。当然,关向平也不惯着,直接向游击总队打报告,凡请假者,一律撤销职务,并立即选人补任。吴德奎临危受命,成为代理团长,也就成了中校“团座”。
离开牛尾山,向东北开进,继续扩充兵员,整训,补充弹药,一个月后,越过黄泛区,进入宋梁县以北区域。
日军推进过快,加上兵力有限,敌后仍有大片大片的区域,没有占领,甚至还有少量国军和地方保安团仍在固守。关向平收编了这些零散部队,并以申县为中心,建立游击区。
其实这不叫游击区。在师部作战地图前,吴德奎与关向平探讨过,就连关向平也认为,这是在抢地盘,或者是叫策应作战。但兄弟们都说,啥游击支队啊,就是战区长官司令部为牵扯鬼子兵力,将几个杂牌师投送到敌后。
吴德奎最后笑着说:“师座,咱又成敢死队了。”
“准备好恶战吧。”关向平背着双手,昂头看着天花板,他左边挂着佩剑,右边挂着军长给他的勃朗宁手枪。
吴德奎已经做好了恶战准备。他的442团就部署在师部南侧的汤家镇,距离宋梁县只有六十里。宋梁县驻扎一个大队鬼子,还有一个团伪军。
这点兵力倒也没什么,吴德奎不怕。即便他们倾巢出动,442团也能顶住两天两夜,到时,师部援兵肯定能赶来。现在141师不缺人枪,越过黄泛区前,就已齐装满员,加上收编散落武装,全师兵力一万两千余人。
关键是宋梁城以东三百里的彭城,西面两百里外的卞城,各驻扎鬼子一个师团,只要从一处调兵过来,141师就处于危险境地。
当然,鬼子不敢轻易调动两处兵力,他们要守护运输线,还要防备活动日益频繁的八路军、新四军,另外,还有像141师一样,挺进敌后的游击队,还有日军急于进攻重要目标时,绕过的少量国军部队。
吴德奎回到了团部,勤务兵端上了早饭。赵三才在一旁陪着。现在的赵三才比无风官阶还高,中尉军衔,还如愿以偿,成为吴德奎的副官。
像141师这样伤亡过大,又坚强生存下来的队伍,只要有战功,就容易被提拔。赵三才本来是副连长,吴德奎担任代理团长后,也就把赵三才调到团部,当了副官。
赵三才的脚依然臭,即便吴德奎每天让他洗脚,但只有两双袜子,两双鞋,似乎改变不了他旱脚的臭味。久而久之,吴德奎习惯了,但赵三才必须独自睡在隔壁屋子。
早饭和往常一样,小米粥,玉米窝头,一盘小咸菜。
正吃着,侦察连长进来,报告说:“周围没有任何情况,包括宋梁城。”
吴德奎点头:“知道了,回去吃饭吧。”
侦察连长转身离开,赵三才叹口气,说:“来一个月了,真想去趟宋梁城,看看无风老家长啥模样。”
喜欢抗战:和尚下山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抗战:和尚下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