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波过后,市场部表面恢复了往日的节奏,但水面下的暗流却愈发汹涌。苏念能清晰地感觉到,李晓晴对她的防备和压制有增无减。一些原本可以让她接触到核心业务的机会,都被以各种理由分配给了其他人。她似乎被牢牢地按在了基础支持的岗位上,难以施展。
然而,苏念并未气馁。她深知,在力量不足时,隐忍和积累才是上策。她将李晓晴安排的那些琐碎任务都做到极致,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如同海绵吸水般学习着部门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公司运作规则。她与张辰等技术部同事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从他们那里了解了不少关于公司技术架构和产品逻辑的深层信息;她也和行政、财务等其他部门的同事建立了初步的友好关系,拓宽了自己的信息渠道。
更重要的是,她从未停止对“迅捷样本库”和李晓晴的暗中调查。陆时衍那句“证据还不够充分”的话,像一盏指路明灯,提醒她需要更扎实、更无可辩驳的东西。她开始尝试从更外围、更不易被察觉的渠道入手。
这天,她借口核对一份陈年项目的市场费用(这本身也是李晓晴分配给她的任务),需要查询往年的部分供应商信息,来到了财务部负责档案管理的角落。管理档案的是一位即将退休、姓周的老阿姨,为人颇为和善。
苏念态度谦逊,嘴又甜,几句“周阿姨”叫下来,再加上对前辈工作的体谅和尊重,很快便让周阿姨打开了话匣子。在协助苏念查找所需文件的同时,周阿姨不免感慨起这些年公司的变化,以及经手过的形形色色的供应商。
“……有些供应商啊,就是皮包公司,数据做得漂亮,实际上根本经不起推敲。”周阿姨压低声音,像是分享什么秘密似的,“像前几年有个叫……叫什么‘迅捷’的样本库,就有点这种味道。他们家的发票和合同,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上面有人坚持用,我们下面也不好说什么。”
苏念心中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顺着周阿姨的话问道:“哦?周阿姨您经验丰富,觉得哪里怪呢?”
“说不上来,就是一种感觉。”周阿姨摇摇头,“他们提供的银行账户信息,好像跟注册公司的对公账户不太一样,倒像是某个个人的……而且,有几笔大额付款,审批流程看着是齐的,但时间点卡得很微妙,就像是……像是特意赶在某个负责人出差或者休假前匆匆批掉的。”周阿姨毕竟在财务系统待了几十年,对一些不合常理的细节有着本能的敏感。
个人账户?审批时间点微妙?苏念将这些信息牢牢记在心里。这或许是两条新的调查线索!
“不过这些陈年旧账,也没什么人查了。”周阿姨叹了口气,“小姑娘,你查这些干嘛?都是过去式了。”
“哦,就是李经理让我核对一下历史数据,完善档案。”苏念找了个合理的借口,笑着转移了话题,“周阿姨,您真是火眼金睛,以后我有什么不懂的,得多向您请教。”
离开财务部,苏念的心情难以平静。周阿姨提供的线索虽然模糊,却指向了更具体、也可能更致命的问题——资金流向和审批程序的猫腻。这远比数据质量问题更能触及核心。
但她要如何证实这些?查询银行账户信息属于高度机密,她绝无权限。调查审批流程的具体操作记录,也超出了她的职权范围。
就在她感到有些无从下手时,转机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
公司季度创新提案评审会的日子临近了。这次评审会规格很高,由陆时衍亲自主持,各部门总监担任评委,旨在选拔出最具潜力和可行性的创新项目,投入资源进行孵化。每个部门可以提交1-2个提案。
市场部内部先进行了一轮筛选。李晓晴作为部门经理,负责初选。不出所料,苏念那份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基于VR技术的沉浸式地产营销体验平台”提案,在部门内部评审时,被李晓晴以“想法过于超前,与公司当前主营业务结合度不够,技术实现风险较高”为由,直接否决了。入选提交到公司评审会的,是李晓晴自己主导的一个关于优化现有线上广告投放渠道的提案,以及另一位资深同事提出的一个关于社交媒体营销的策略方案。
消息传来,苏念虽然早有预料,但心中仍不免涌起一阵失落和愤懑。她知道自己的提案有价值,却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
张辰得知后,私下为她抱不平:“你那VR提案我看过框架,很有前瞻性!李晓晴这明显是打压!”
苏念苦笑了一下:“没办法,她是经理,有决定权。”
“未必没有其他路子。”张辰沉吟片刻,压低声音说,“我记得公司创新委员会有个‘破格推荐’渠道,如果有总监级别以上的高管认为某个被部门否决的提案极具价值,可以单独署名推荐,直接进入公司评审环节。”
苏念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但随即又黯淡下去:“总监级别以上?谁会为了我一个新人,去驳部门经理的面子?”她在公司认识的最高级别的人,恐怕就是陆时衍了。可他会帮她吗?想到他平日里那副冷冰冰公事公办的样子,苏念觉得希望渺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