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卫视跟杨杰接洽的副台长卢哲安也是打电话过来询问第二部什么时候拍摄。
“卢台长,拍摄随时都可以拍,只是不需要让成绩发酵一下么?”杨杰就不明白了,怎么一个个都这么着急啊,都是刚一季完了就想着下一季了。
“都这成绩了,还用等什么啊,你没看网上都在催着下一部了么?就是现在拍,要上线也得三四个月后了,也不早了啊。”卢哲安考虑的清楚。剧这么火自然要趁热打铁了。
一般来说一部剧,第一部打开了知名度,第二部就是收割收视率的时候了。平常的剧要打开知名度自然要随着时间来推动,可是《家有儿女》完全不用啊。第一部直接就快到5%的高收视率了,还想什么啊,直接出第二部才是正确的选择。
“卢台长别急,就是要拍,也要等我将剧本完善一下,还要提前通知主演们才行,都需要协调的,最快也得一个月以后了。”杨杰道。
主演这方面,黄森还好说,现在并没有接什么剧。可是宋华英那里就需要问问了,要是人家已经接了活,就算他们签了两部的合同,那也不能强人所难啊。还有几个小主演,也要和学校沟通协调,可不是说拍就能拍的。
“行吧,我这就是催催,杨导可要上点心啊,第二部我们台愿意出到二百三十万一集,还是五十集的价格。”卢哲安不用杨杰来谈,直接就自己提高了价码。
这也是应有的事情,不仅是他们提高了价码,就是杨杰要拍,给主演们的片酬也是要提高的。毕竟剧火了,演员的片酬自然就会随着剧的传播而提高。
这个价格也可以了,就当是演员提高的片酬由东山台支付了。所以也就道:“行,就这个价了,等我先联系一下演员看看他们最近的安排再说。”
这边找上来了,杨杰也要将剧本准备出来,对他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事。又有了一次整合剧本的经验,这一次更快,也就三天的时间就搞定了。
随后跟主演们都问了问,都有时间,那还啰嗦什么,赶紧拍起来吧。
只是《向往的生活》也开始了,黄森还要兼顾这那边的拍摄,所以只能断断续续的。
其实《家有儿女》能受欢迎一点都不奇怪。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有儿女》的题材类型上是一部情景喜剧类别的儿童剧,而情景喜剧和儿童剧的市场份额一直都是不多的,并不是主流的电视类型。
但是观众对于现状并不满意,少儿剧存在一个较大的缺口,没有精品,缺乏孩子们喜欢的儿童形象。
而《家有儿女》这部剧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缺,加上立意策略正确。作为涉及儿童题材的电视剧,小朋友自然是受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一部情景喜剧,受众范围更加的广泛,除了孩子以外,还有有孩子的家长,还有家长以外的受众。
首先针对小孩子的策略是成功的,小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喜欢就是喜欢,这部剧之所以能受到他们的喜欢,第一就是讲故事的方法有特点。
剧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孩子们的想像。《家有儿女》核心就是一对夫妇和三个孩子,而目前城市里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
孩子是需要玩伴的,即使在上学时有着要好的同学,可是放学以后都是要各自回家的。而剧中一家三个孩子的设定,是对三口之家的一个补充。这个就给了孩子们一个想像,也算是一种补充了。
再就是剧中的人物形象符合孩子们的心里。姐姐夏雪冰雪聪明但有时有点得理不饶人,刘星古灵精怪时常闯祸,夏雨非常憨厚但有时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三姐弟的人物性格都是不完美的,但是不完美当中又都个性突出,是真实可信的。就像小观众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很有代入感。
加上可爱善解人意的父亲,性格率真有时迷糊的母亲,让整个家庭都有了一种完美的和谐感,让观众更有认同感。
而且剧中的叙事方法也是和谐的。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只是生硬的讲道理,很难引起共鸣,而这部剧却用精彩的故事,在轻松的故事中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具有开创性。
当然针对家长的部分,剧中也有独特之处,为了让成年观众更好的进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剧中用了双视角模式,交替的以家长和孩子两种不同的视角,描绘出了两者的微妙心态。表现出了孩子成长的心里路程,道出了无数孩子和家长的心声,引发了共鸣。也让这部剧成为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这些只是一方面,还有其他的剧中的包括家具衣服什么的都能让孩子喜欢。加上全部都是精品故事的构架,收视率不高就不对了。
而让黄森当初主动找着杨杰接下剧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杨杰的剧本好。
这次杨杰将第二部的剧本写出来也是率先拿给了黄森看看,听听他有什么意见。杨杰可从来没自大的认为原本的剧本就是最好的,多个人看看,能改正的好一点更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