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扬松开诊脉的手,略一沉思,对老奶奶说:“您的病不碍事儿,略施针灸,再服几副药,便可痊愈了。”
老奶奶笑着道:“那赶情好……咳咳……对了,小大夫开药可不要太难喝了才好。我老婆子最怕难喝的汤药……咳咳……”
辛扬笑道:“老奶奶,不会的。您老人家每天要喝那么多的药了,太辛苦了,咱就不再多喝药了。”
老奶奶听了,眉开眼笑。
辛扬又站起来,对师父道:“师父,我判断老太太的病因是风寒所致,当取手太阴、手阳明经上的穴位为主,配以络穴列缺、原穴合谷及肺腧,三穴合取,毫针浅刺。针后再在背部肺俞穴拔罐儿。您看可还妥当么?”
梁老并不答话,走上前去,为老奶奶把脉。
少时,梁老睁开微闭的双眼,“哈哈”一笑,说道:“好!好!手太阴与手阳明相为表里,取其络穴列缺,原穴合谷,配以肺俞,三穴合取,能加强宣肺解表的作用,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肺之功能得以恢复。老人家年事已高,取这些穴位以毫针浅刺,也不伤气血。妥当得很!”
辛扬听师父也是赞同,当下更有信心,遂给老奶奶施针拔罐。
约莫过了半个小时,老奶奶咳嗽了两声,往痰桶里吐出一大口灰白粘痰,紧接着又一连吐出两口小块儿的粘痰。
老奶奶顿感胸腹畅快,不再像之前那样胀满憋闷、出气困难了。咽喉部位简直就如同含了一块凉糖一样,清凉舒适。这病痛一去,整个人精神了不少。
老奶奶笑逐颜开,连声称谢。
老奶奶的儿子、女儿也是一迭声地说“谢谢”。
辛扬告知老奶奶的家人,务必要注意保暖,防风及寒凉。老奶奶现在服用的西药种类过于驳杂,老人家又对药物有抵制情绪,便不开中药汤剂了。
家属可买绿竹,将鲜竹杆截成三、四十厘米长,两端去节,竹杆儿中部架于炉火之上,烤竹取沥。
待到烤至两端有黄棕色半透明液汁流出时,用杯子接了,每次服用三钱左右,每日两次,更能加速化痰,通利三焦六腑。连续服用一周后,定可诸症平息。
这竹之一物,看似普通,实禀天地之造化,具有神奇的功效。其竹茹、竹沥、竹黄,均有通利之性。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之效。辛扬曾在《丹溪心法》的记载中读到过:“竹沥能滑痰……亦能养血”之说。
梁老在一旁听了,不禁为辛扬暗暗喝彩。辛扬着实是活学活用,掌握了中医的思维。
中医就是要在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能够想出好多的治疗思路,而不是墨守成规,只知道按图索骥,那便落了下乘。要不是因为辛扬是自己的徒弟,梁老真要大声叫“好”了。
中医讲究取象比类。观竹之形态,中空而直,从头至根,看似节节受阻,气机实属相通。
这就好比是人之体腔,被隔膜分为胸腔、腹腔、盆腔,好似竹之三节,看似不通,其实经三焦上下贯穿,内外相连。
竹之内质为竹茹,清热化痰,贯通竹之全身,借用于人,实能贯通人之三焦。
竹茹非简单的化痰之品,而是能清化痰热,令其从三焦水道而出。
辛扬诊治完老奶奶后,众人都看到了辛扬的神乎其技。这老太太先前每说一句话都要夹带着好几声咳嗽,那咳嗽声带着厚厚的痰迷气喘之声,令人听了不自觉地也跟着感到难受、憋闷。
待到辛扬妙手施针之后,老奶奶说话时已不闻咳嗽之声。待到背部肺腧拔罐后,老奶奶更是语声清亮起来,整个人的气色都大大好转了,顿时精神旺盛了许多。就连佝偻的身躯都似乎挺拔了一些。
大家交头接耳,夸奖小辛大夫果真是名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胜于蓝。
这时候辛扬在给第二个病号诊病,走上前来的,是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四岁半的小女娃娃。
这小女娃一上来,还未等母亲先向辛扬描述病情,就忽闪着大眼睛,奶声奶气地对辛扬道:“叔叔大夫,我也要跟老太太一样,不喝药,喝竹子水儿,行吗?”
小女娃一句话逗得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辛扬也不禁暗赞:这小娃娃真是机灵,小小年纪也知道观察大夫给别的病人看病时的手段。中医这职业可真不好干,人民群众的眼睛太过雪亮啊!
辛扬看着小女娃眼睛里流露的希冀和怯懦之色,说:“小朋友你放心,就算叔叔大夫给你开药,也只给你开比竹子水儿还好喝的药,好不好?”
“好——”小女娃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声好。
这女娃说话声音细弱,脸色白里泛青,头发细软泛黄,初观其形,便有气虚、阴虚之象。
因孩子太小,辛扬便询问其母,孩子的病症。
这小女娃体质一直很弱,总是不好好吃东西,食欲不振。
自从今年夏天开始,又开始在安静状态下,全身出汗很明显,甚至大汗淋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