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正是朱允炆的祖父、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看了看孙子,慈祥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但这个动作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仿佛他的出现让人感到安心。
大臣们也纷纷跪倒行礼,一时间朝堂上静悄悄的,只有朱元璋的呼吸声在回荡。
最终,朱元璋开口说道:“你们继续讨论吧,我只是来看看孙子。”
大臣们起身恭迎,但心里都有些不安,这种气势让他们感到不安,仿佛有什么大事情即将发生。
朱元璋来了,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沉重。但同时,大臣们也变得更加冷静,他们开始不断地讨论对付李景隆的具体计划。
“我们可以设伏,引诱李景隆落入陷阱。”有大臣提议道。
“不行,这太冒险了。我们需要更加稳妥的计划。”另一个大臣反驳道。
“那我们可以暗中派遣特工潜入他的军营,获取情报。”又有人提议道。
“这个主意不错,但是我们也需要防止被发现。”又有人补充道。
大臣们争论不休,但朱允炆却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这个时候,他不能只是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他需要一个更加果断和有力的行动方案。
朱允炆凝视着大臣们,他的脸上带着愤怒的神色,仿佛在责备他们没有给出一个足够的计策。
朱元璋慈祥的眼神扫视了一圈朝臣,缓缓开口道:“朕闻闻最近有反贼李景隆反叛朝廷的事情,是真的吗?”
朱允炆忙回答道:“是的,皇爷爷,李景隆反叛朝廷,我们正在商议对策。”
朱元璋点了点头,缓缓道:“此事大可不必担心,当年我打天下,遭遇反叛之乱也是常事,如今你们也要继承我的衣钵,奋勇而战,驱除叛贼,保卫朝廷安宁。”
大臣们听了朱元璋的话,纷纷感慨不已,心中对这位开国皇帝更加崇敬。而朱允炆则是深深地感到了压力,因为自己的祖父给了他这么大的期望,他必须要承担起这份责任。
朱元璋看了看朱允炆,缓缓道:“朕知道你心中有压力,但不要忘记,你是朕的血脉,更是这个国家的未来,你有能力,也有责任,要加油。”
朱允炆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深深地向朱元璋行了一礼,缓缓道:“谢皇爷爷。”
朱元璋微笑点头,大臣们则是依旧感到一阵阵的畏惧,对于这位开国皇帝充满了敬畏之情。
他们知道,只要跟随着朱元璋的步伐,就能取得胜利。
大臣们纷纷向朱元璋请安,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一股仰慕之情,仿佛在见到自己的偶像一般。
突然,一位大臣跪在地上,恭声道:“朱元璋,这次李景隆反叛,我们实在无法独自应对,请您出面主持一切。”
其他大臣也跟着连声恳求,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期待,似乎只有朱元璋才能带领他们渡过难关。
朱元璋轻轻叹了口气,面带苦笑地点点头。虽然他早已将权力交给了儿子朱棣,但对于这些朝臣的期望,他却无法拒绝。
“好,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处理吧。”朱元璋的声音沙哑,但充满了坚定。
听到这话,大臣们的脸上立刻露出喜色,他们连忙恭维着,称赞他的英明果断。
大臣们纷纷恭维道:“皇上英明神武,睿智超群,我们愿意服从您的命令,为国家出一份力。”
“皇上当年挥师使得大明天下归于安定,天下太平,皇上的功绩不可估量。”
“皇上英明神武,治国有方,臣等愿意为皇上出一份力。”
朱元璋看着这群热血沸腾的大臣,微笑着点了点头,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当年革命斗争的年代。
他的眼里充满了深情,这些年轻的大臣们,正是支撑着这个朝代走向辉煌的希望之光。
“好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对抗李景隆的反叛行动。”朱元璋语气坚定,眼神坚毅,“只有我们团结一致,才能战胜敌人。”
大臣们纷纷点头称赞,脸上充满了激动和热情。
他们相信,在朱元璋的带领下,这场战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朱元璋站起来,面色肃穆地说道:“为了应对李景隆的叛乱,我们必须立即行动。我有一个决定,希望各位大臣支持。”
朱允炆和大臣们都一脸震惊,他们不知道朱元璋会有什么决定。朱元璋接着说道:“立朱权为帝。”
朱允炆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臣们也是一脸惊愕。其中一位大臣开口道:“陛下,这不符合祖制啊!嫡长子应该继承帝位,不能随便更改。”
另一位大臣接着说道:“如果现在破坏了祖制,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模仿。这样会导致国家的政治稳定受到威胁。”
第三位大臣也出声道:“如果不遵守嫡长子继承制,就会给社会带来混乱和不安。这会让人民对朝廷产生不信任。”
朱元璋神情坚定地回应道:“你们的意见我已经听取了。但现在的情况非常紧急,我们需要采取果断行动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朱权是我的孙子,他有足够的才干和能力来担任帝位。我相信他能够成为一位出色的皇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