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一口气把瓦罐里的稀粥全部喝完,但他没有,他忍住了,只喝了一半,等身体缓过劲,又把药喝了,整个仿佛活了过来。
吃好,喝好,他走到门口,到小雨缸边舀了水,洗净碗筷,然后把碗筷整齐的放到小桌几上。
赵雨彦坐回到地板上,解下身上的小包袱,里面除了两本书,什么也没有,他如珍宝般松了系扣,拿出书本,一本是《论语》,一本是《左传》。
小小的草棚温暖之极,明亮之极,赵雨彦舍不得浪费温暖和光亮,孜孜不倦的读起书来,连付小有进来,他都没有发觉。
付小有带着铺卷进来,以为白天的少年病糊涂了,那想他却在聚精会神的看书,连自己轻轻叫了一声都没有应,摇头失笑,也不打扰,放开铺卷,钻到被窝里,静静看着他,这位小哥哥都病成这样了,还这样认真,将来可不得了。
是啊,可真不得了,果然被他猜中了。是偶然吗?当然不是,每个人的生命轨迹,不管是悲是喜,还是成功与失败,其实细细探究,都有迹可寻,所谓命运,不过是人生阅历的不断累积与一次次关键时刻的决择。
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民间过节的气氛很浓,都在准备过节的东西,不仅如此,云水镇的人发现这个冬至竟比以往任何一年都热闹。
不太宽阔的街道上,竟有不少马车,而且还不是平民、商用马车,似乎是官宦乡绅的马车,处处彰显富贵、奢侈。
申猴儿抄手立在自在门前,一双眼不停的盯着来往的马车,暗暗啧嘴,这马车厢要是让我做,还真不一定能做得出来,啧啧,我这手艺还真是不行。
邻人端着饭碗站到他身边,“看什么呢?”
“你说人家马车上的雕花咋就那么好看呢!”
“听说这是县城来的马车,县城人的手艺肯定比咱们小镇上强啦。”
“他们来小镇干嘛?”申猴儿问。
邻人回道:“我听人说了,这几天来来往往的马车,都是到麻宅求学的。”
“啊……求学?”申猴儿感到奇怪,“可咱们镇上没有书院啊,要求也到县里啊。”
“啧啧,不懂了吧,人家这是私学,是私自拜师求艺。”
“咋说得跟学木匠似的。”
“去你的。”邻人笑骂一句:“听说麻宅的当家人曾是皇帝的老师,要是能得他指点一、二,那飞黄腾达的日子可就指日可待了。”
“这么厉害!”
“那当然。”
“可……可他不是被皇帝贬了嘛。”申猴儿说。
“可人家肚里的货还在呀。”
“哦!”申猴儿似懂非懂,他也不想弄懂,就是站在这里看个热闹。
麻齐蒙一直在等姚大人孝敬父亲的节礼,没想到,没等到姚大人的,却等到官宦乡绅商贾子弟来求学的节礼,却被父亲一一挡回去,不让他收分毫。
急得麻齐蒙在麻老夫人面前不停的跳脚,“母亲,母亲,父亲他想干什么?”
一边是急等钱用的儿子,一边是想保持气节的男人,麻老夫人左右为难,张张嘴,却不知说什么。
“母亲,你怎么不说话,难道你真想眼睁睁的看着麻家死绝吗?”麻齐蒙的话很难听。
“别乱说。”麻老夫人厉声制止。
“母亲……”强的不行,来软的,麻齐蒙一副哭腔:“只要父亲说一声收弟子,多少官宦乡绅送银子上前,母亲,咱们家的日子就又起来了。”
麻老夫人长长叹气:“你父亲有他的考量。”
见母亲不站在自己这边,麻齐蒙又急了:“要是我有帝师的名号,我早就收弟子开学堂了,管他什么气节、名声,赚了银子过舒服日子最要紧。”
这话要是让麻敏儿听到了,或许会赞同,但对于古代文人来说,气节、名声比命还重要,怎么可能钻到铜臭里。
可麻承祖能保持住气节吗?咱不急,慢慢往下看。
“蒙儿,你不懂,不要乱说。”麻老夫人的话明显底气不足。
麻齐蒙瞪眼:“我咋就不懂了,不就是读书人的气节嘛,可气节能当饭吃吗?”
麻老夫人何偿不知道,可是男人是天,她得听男人的,男人说要保持气节、名声,她就得跟着守着。
麻齐风见父母就是不松口,气得跳脚出了正堂。
虽然表哥把自己送进府里,却再也没有回来过,但凌如雅一点也不急燥,不是派人送吃食就是让人送衣裳,每天都忙得很充实。
“三娘,你不要每次都让仆人去送东西啊,你自己也要去啊。”丫头青锦替她不急不慢的主人着急。
“表哥是男人,而且是做大事的男人,我一个小女子怎么能去打扰他呢。”凌如雅低头用牙齿咬断了手中衣服的线头,举起衣裳来,仔细看了看,“听说表哥最近吃饭还可以,大概是胖了些,我把衣裳做宽敞了些,应当可以了。”
青锦呼口气,“三娘,你有没有听到我说的话。”
“我听着呢!”凌如雅笑眯眯的说:“你看,我来了,送了吃食,表哥长了些肉,多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