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个下马威也要适度,不能太狠了。
因为东北这一块,适合开港的地块可不老少。
营城船舶同滨城船舶还有紧密的合作,要真给人家难堪,把港口的选址放在了滨城,那可就热闹子了。
放走了红星厂,气走了三千万,营城工业的工人还不把他们给撕了啊。
可是啊,李学武做事从来都是洪湖水浪打浪,一浪跟着一浪上,把对方拍死在沙滩上。
不是人揍的,竟然搞花花肠子。
红星厂不仅仅带来了外贸考察团,还带来了中润和五丰行的代表,是要合作开发营城港码头的意思。
这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就是死不要脸地告诉营城,不是我不跟你谈,是我怕你没有资格跟我谈。
当然了,你也先别委屈,我现在就让你看看我为啥说怕你没资格跟我谈。
中润也好,五丰行也罢,真要跟红星厂合作在营城搞集装箱货运码头,那还真不是营城能谈得了的。
毕竟在企业属性上,这两个企业都属于港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两家企业是红心的。
但是,营城就是没资格。
谁有资格呢?
反正高雅琴和李学武带着付采凝来了,也看了、谈了,谁有资格谁自己清楚,下一步互相接洽着谈呗。
现在葛平就很难受,凭白无辜挨了一顿没脸,转过头来还得跟人家说谢谢,你说特么郁闷不郁闷。
你要早说有这样的安排,别给我们乱吹风好不好。
啊,合着你们来这一下子,就是给我们下马威呗?
是要借这股子力打力,让营城更加重视红星厂,更加重视红星厂在本地的工业发展和利益呗。
要葛平说啊,红星厂的人都没有好心眼子,一个比一个混蛋!
要说最混蛋的,还是身边走着的李学武最混蛋!
从这次迎接商业考察团的具体情况来看,一些具体的业务和布局都是这小子组织和协调的。
你要说这里面没有他的心思,谁特么信啊!
当初红星厂的主任李怀德和还不是秘书长的李学武到访辽东,他在奉城开会时就听说了,这俩孙子赚了奉城一机厂,愣是用高超的手段和能力,让辽东工业完全放弃了对一机厂的管理和控股需求。
这才一年不到啊,一机厂脱胎换骨,起死回生了!
不仅仅证明了红星厂的管理能力,还告诉辽东工业,不是企业不行,而是你们的人不行。
让辽东工业信服的同时,还拿到了更多的管理输出订单,整个辽东工业刮起了一阵向红星厂学习的风。
谁不服?
不服的站出来试一试,给你一个奉城一机厂,你给它盘活了,重组了,再来一个咸鱼大翻身。
这件事真没人敢叫号,辽东工业对红星厂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投资,那必然是鼓掌欢迎的。
尤其是红星厂组织的多维资本共同投资和发展辽东工业,布局相关集成化产业的区块发展。
可以这么说,辽东工业坐家里赶上了天上掉馅饼。
有消息传出,辽东工业正在寻求整合煤炭资源的企业进行合作,红星厂这种随随便便就能拉来几千万投资的大牛,一定会得到了营城港码头的所有权。
这个时候可不比后来开放了,外资一股脑地涌进来,是妖魔鬼怪都能成为座上宾,投资商。
现在风吹的正狠,敢如此大规模投资建设的企业,敢于顶风筹备建设集团化企业的,能是一般角色?
葛平心里郁闷是郁闷的,他也知道多维资本落户营城,对于这里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
所以,从见面的一开始,他就保持了礼貌的态度,热情的问候,详实且认真的接待。
“清咸丰十一年,也就是1861年,第一艘洋船驶入辽河口停泊于小姐庙,营口港正式对外开埠……”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讲了港口的传承,又借此介绍了港口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
包括风况、寒潮、雾况等等。
还讲到了水文条件,比如潮汐、洪水和冰况。
“站在这就能看到营城船舶。”
葛平介绍了大概的情况,具体的还得是李学武和他带来的工程师团队。
有秘书们手撑开了规划草图,李学武站在侧面一边对照着图纸,一边指点着具体的位置进行了介绍。
“按照规划,码头均设在港区的南岸和东岸。”
他手指点了点远处的航道解释道:“这是受水文条件影响,刚刚葛副主任也讲到了,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为结冰期。”
“一般在12月中、下旬开始封冻,3月上、中旬开始解冻,冰厚一般40到60厘米,最厚能到1米多。”
李学武的手上本来带着皮手套的,这会儿为了拿图方便,把手套摘了捏在手里做着说明。
“这里的冰硬度大,破冰十分困难,流冰可能向外海延伸40到60海里,”他引用了工程师的话介绍道:“航道附近的冰基本上是来自辽河硬度较大的淡水冰和渤海湾硬度较小的海水冰的混合流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