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青认为条件已经成熟,他计划部署将佳宁“借壳上市”,目标是黄氏家族的宝光集团旗下上市的的美汉企业。1979年12月,佳宁向宝光探盘,先是以2860万港元向美汉企业购入清水湾道16座复式别墅,平均每座价格179万港元,创下该批楼价的最高纪录。稍后,佳宁又以2.68亿港元向美汉企业购入加拿芬道京华银行大厦,以9.5万平方英尺楼面计算,平均每平方英尺2821港元,在当时亦创出该楼宇价格的最高纪录。
据振夏安保调查到,在出售京华银行大厦过程中,商议之初,宝光高层曾有争议迟迟没有出价,有的说售价为1.4亿港元,有的说售价为1.71亿港元,但争议尚未有结果,佳宁集团便迫不及待地提出2.68亿港元的买价,结果皆大欢喜,顺利成交。
经过两宗交易后,陈松青直接向黄氏家族提出收购美汉企业控股权的要求,获得同意。1979年12月29日,佳宁宣布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斥资4.78亿港元向黄氏家族的宝光集团收购美汉企业52.6%股权。
美汉企业在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股价都停留在1.5港元水平,但在停牌前已急升到每股3.8港元,即使如此,佳宁开出的价格仍让市场大吃一惊。证监会裁定佳宁需向美汉股东提出全面收购,当时,获多利代表佳宁发出收购建议文件,文件形容佳宁:“佳宁代理人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的股本,完全由陈松青先生和他家族多名成员实际持有。 陈先生是一名合格土木工程师,在港区建筑业有11年经验。佳宁集团的政策是在港区寻求及取得合适的地产投资,作为发展、出售或保留作投资用途,佳宁集团已经收集了可观的港区地产投资组合,佳宁集团也参与包机、旅游、建筑材料买卖和酒店经营管理。”
等到1980年3月底,全面收购结束时,佳宁集团持有的股权已增加至75%,仍保留其在港区的上市地位。1980年7月,美汉企业易名为佳宁置业有有限公司,成为佳宁集团在港区的上市旗舰。
就在佳宁收购美汉的同时,陈松青以更加瞩目的方式展开他的收购行动:1979年11月,陈松青与钟氏家族的钟正文组成Extrawin公司,陈松青占75%股份,钟正文占25%。陈松青和置地公司初步洽谈了几宗物业交易后,便把矛头直指位于港区岛金钟地段的着名金门大厦。金门大厦由着名的金门建筑公司兴建,1975年怡和收购金门建筑后,金门大厦成为怡和的物业。 1978年12月,置地公司以7.15亿港元向怡和购入该幢物业,到1979年底,置地因要筹资增购九龙仓股票,遂有意把该大厦“以高于一年前的购入价”出售。
陈松青遂立即与置地展开洽商,1980年1月10日,陈松青、钟正文与置地签订买卖合约,通过Extrawin以9.98亿港元价格向置地公司购人金门大厦, 这项交易令置地在短短一年间获利2.83亿港元, 这是港区有史以来金额数最大的一宗地产交易,消息传出,震动港区内外,无形中还给振夏投资和龙腾基金收购九龙仓、置地和怡和增加了点小麻烦。
当时,传媒的焦点,有部分集中于置地在此项交易中所获得的巨大利润。 不过,大部分的注意力很快就放在佳宁成为港区地产市场的新兴力量上。报界把金门大厦交易和几乎同时进行的收购美汉企业联系起来,纷纷对陈松青的背景作出猜测。1980年1月11日《亚洲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说:“这两宗数以亿元计的交易,把佳宁投放到港区地产业的前列,代表东南亚进人地产市场最大规模的一次。”
佳宁的两宗瞩目交易,亦引起了港区证监会的注意,要求佳宁的律师行提供陈松青及其集团更多的资料。1月14日,陈松青在律师的陪同下前往证监会。陈松青宣称:佳宁由他和一个大家族控制及拥有重大权益,该大家族散居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他又自称原籍福建,和潮州商人有密切关系。 佳宁的资金大部分来自纽约市场,有一笔大贷款,年期限为15年,利息九厘。
于是佳宁的地产神话开始了,并被其他人及和振夏系不对付的传媒渲染得越来越厉害,陈松青过人之处,就是他塑造自己的形象的能力无人能及,他身边的人又推波助澜,暗示他的资金来源大有背景。
这样,有关佳宁集团得到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夫人的支持,以及苏盟莫斯科人民银行站在它的背后等种种传闻,源源不断地出笼,给陈松青头上罩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光环。
1980年6月26日,佳宁集团被证实已“如期”支付购买金门大厦的最后一笔款项,佳宁陈松青可不是傻子,怡和、置地、九龙仓明显都被振夏系收购了,振夏系大部分市场都在外海,振夏安保看着就不好惹,因此不得不想办法提前支付了所有金门大厦的收购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