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打捞沉船
处理完金枪鱼的事件,仲余就回归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目前已经是10月份,张思允她们怀孕已经半年时间,由于有专业团队的照顾,她们的身体都非常健康,并没有出现过于肥胖的情况。
这在几对父母看来是反常识的,孕妇不多吸收营养,孩子怎么能长得好呢。
对于这件事,仲余进行了多次劝说,但老人家们仍坚持己见,毕竟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传统了,哪里是几句话就能改变的。
仲余也不是反对这种传统,只是时代不同了,以前的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好,很多营养都只能通过食物来吸收,所以多吃多喝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现在不同,缺什么就能单独补什么,而且是有针对性的补充,根本不需要通过增肥来解决。
几女也站在仲余这边,毕竟身材是她们的,长胖容易,但要瘦下来就遭老罪了,没个一年半载恢复不过来。
而刚怀孕的林乐一得知仲余这边的情况,也坚持科学养胎,反对整天喝这汤那汤的。
这让孔军挨了父母和岳父岳母的批评,好在他也自小独立有主见,所以硬抗了下来,而且也学着仲余的做法,聘请了一个专业团队来照顾林乐一,这下子,老人们更不高兴了,自己的煲汤权被剥夺了,所以跟仲余当时的情况一样,老人们都不待见他。
因此,孔军非常郁闷,本来就不能跟林乐一同个房间睡了,现在待家里都受到嫌弃,他都有想过是不是学仲余那样搬到办公室去住算了。
好在林乐一体谅他,小俩口也算是相互扶持了。
……
在10月中旬,仲余让打捞团队执行沉船打捞计划。
这份计划是他制定的,很多打捞专家都不认可,甚至有几位脾气火爆的老专家直接退出了项目。
原因是打捞的深度达到4000米,本就是个世界级难题,应该好好规划,小心应对,结果仲余直接用上了最简单的办法,一点不考虑文物能不能坚持得住,这让老专家们如何能忍?
而仲余使用的办法就是浮力材料法,即采用一些新型浮力材料,让它充满沉船的舱室和船体空间,或者捆绑在沉船船体上,使浮力材料发泡,或使其膨胀,产生较大浮力来打捞沉船。
简单理解就是给沉船挂上浮桶,靠着浮力,将沉船拉起。
但是这样做有非常多的弊端,一个是容易导致沉船受力不均解体,另一个是沉船内物品容易掉落,毕竟沉船肯定有不少缺口。
不过,这些弊端在仲余这里统统不存在,他可是挂壁,能通过水流来拖起沉船,否则他也不会放置在4000米水深了,就是给人一种打捞艰难的错觉。
随着仲余的命令下达,打捞船队开始派遣深水打捞潜水器下水作业,它们的任务是带着还没膨胀的材料下水,然后绑定在船体上,最后由电脑统一打开填充开关,让膨胀材料相互反应增大体积,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泡沫“浮桶”,只要浮力大于沉船的重量,就能把沉船拉起来。
之所以是泡沫而不是空气,原因是越深的水下,水压就越大,到达4000米水深,水压就是412倍标准大气压,那时空气会被压缩412倍,产生不了多少浮力。
在打捞期间,仲余都出现在沉船旁边,毕竟他才是打捞的关键,还可以时刻伸出援手。
随着潜水器完成下潜到沉船船体里,它的一双前臂开始作业,在预定的位置上给沉船打孔,上固定装置。
这样的预定位置几乎遍布沉船各个部分,因为这艘宝船太大了,长一百多米,本身就重3000多吨,又由于沉入海里几百年,木头都完全浸湿了,重量自然翻了几倍,达到1万多吨,再加上船上的几十万件古董,以及多年积累的泥沙和附着物,总重量达到两万多吨,是南海一号的4倍。
如此大的重量,只能用比船体本身还大的排水量所产生的浮力,才能拉得动它。
光是安装这些浮力材料就用了近3天时间,还是得益于潜水器性能卓越的情况下,要是二十多年前,还真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潜水器,那时国内最好的潜水器才能下潜到四五千米,而现在专业一点的无人潜水器都能到达这种深度,比如之前去参观泰坦尼克号的载人潜水器,尽管最后爆了,但它起初确实能下潜到4000米。
准备完毕,打捞船上的负责人就下达了启动命令。
随即,一半的浮力材料打开了,一个个就如气球一样膨胀起来,这样的“浮桶”总共有60个,每个直径也有10米,长100多米,每个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可进行分离,整体巨大无比,也就现今的科技能做得出来。
如果完全打开的话,减去自身重力,每个能产生7000吨浮力,60个浮桶的总浮力是吨。
当然,在400个标准大气压下,膨胀材料也不能逃脱被压缩的命运,否则那艘钢铁制作的潜水器就不会内爆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