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两轮和三轮自行车的设计图纸通过《熙闻》传到了全国各地。
半年后,京越大道全线贯通。
通车仪式当天,也是大熙第一届京越自行车大赛开赛的日子。
自行车赛的规则是萧清音参照前世知名自行车赛设计的。
全程一共分为十五个赛段,每一段都分别计时排名。
各段成绩相加即为参赛选手的总成绩。
用时最少的就是总冠军。
除了冠军外,还设了亚军、季军和十个优秀奖。
冠军奖励万两白银。
亚军五千两。
季军三千两。
优秀奖各五百两。
重赏之下,参赛者多达近万人,开赛之时,把南城门外挤得水泄不通。
左妙妙好不容易说服她爹,全程报道赛事,出发后,却看到了傅惟允的身影。
“你怎么在这?”
她惊愕地看着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傅惟允。
傅惟允轻笑:“我负责带队维护本次大赛的治安。”
左妙妙:“……”
这是什么狗屎缘分。
傅惟允瞥了眼趴在车窗后探头探脑张望的大团子——半年过去,小橘已经长成大橘了。
他去左府找过这猫,它理都不理他,归属权自然成了左妙妙的。
“你把圆圆也带上了?”
“是呀,我要离家俩月,怕它寂寞,就把它带上了。”
傅惟允微微一笑:“带它长长见识也好。”
说罢,他驱马离开,追着前面的队伍去了。
左妙妙看着他挺拔的背影,出门时因为未知的旅途而惴惴不安的心突然安定了不少。
这可是她第一次长途旅行呢。
真是期待呀。
她抱起大团子,埋头深深吸了一口。
“圆圆,你是不是也很期待呀?”
“喵呜——”
此后她每天都将最新赛况通过飞鸽传给《熙闻》总部,《熙闻》再把赛况传给大众。
一时间,全国民众都热切关注赛事进展,各地自行车的销量一再破新高。
人们惊奇发现,自行车这种代步工具,既不需要购买和驯养牲畜,又轻便易携带。
且无论在康庄大道还是田间小道,都能自如行走。
三轮车无论载物还是载人都丝毫不比马车差。
有钱的可以买钢制或铁制的,没钱的可以买竹制或者木制的。
甚至可以自制。
——反正只要买上一份《熙闻》,就有设计图纸。
乡下几乎人人都是能工巧匠,家里用的箩筐、簸箕、桌椅大多是自己做的,琢磨个自行车不成问题。
链条容易磨损,木制或竹制的不耐用,但有专门做这个的铺子,花点钱买一副就好了。
价钱不比一把菜刀多多少。
于是没多久,大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自行车。
对有钱人来说,多个自行车只是多个出行工具,用处不大。
但对广大农人而言,有了自行车,生活质量得到了飞速提升。
去偏远的田里干活,再也不用苦哈哈走上大半个时辰才到。
搬肥料或收庄稼,也不用肩挑背扛,把腰都给累断。
往日种三亩地的力气如今能种七八亩。
赶集也能速去速回。
去城里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
踩个自行车,当天去当天回,不用找老乡投宿,不用和人家老小挤被窝。
也不用为了省几文住宿费露宿街头。
不管去城里买卖东西还是看病买药都方便多了。
刚开始泥土坑坑洼洼还有些不好骑,等各地奉行政令,将水泥路修到村口后,骑行就顺畅多了。
星星一样散落在乡野的村庄被水泥路和自行车串了起来。
人们以更高的效率劳作,更快的速度出行,更频繁的次数交易。
人、财、物都以更快的速度流转。
小镇因而扩大,小城因而扩张,大城则变成更大的城市。
有了水泥路和自行车后,这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但经济快速腾飞还要在蒸汽火车出现后。
魏琰是在自行车赛即将到达尾声的时候将蒸汽火车研发出来的。
试运车当天,萧清音带了云姝过来。
云姝还是老样子,全身上下只有眼睛能动。
因有魏琰设计的运动辅助器械,一直在他人帮助下锻炼肌肉,她看上去尚算健康。
但年少习武练出的底子已经荡然无存。
铁轨早就铺好,试运行这辆蒸汽火车只有三节车厢,易水寒把朝臣都带过来了,三节车厢根本不够坐。
只能分批。
萧清音和云姝自然在第一批。
当剧烈的轰鸣声响起,滚滚浓烟四散开来,火车吭哧吭哧地沿着铁路前进,将沿途景物快速撇下时,除了萧清音、易水寒和魏琰意外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个烧煤的车子跑得比奔马还快啊!”
“太不可思议了,竟然能载得动这么多人。”
“有了这个蒸汽火车,以后想去都城或者南越,岂不是只要两三天就可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