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近些日子朱祁镇大刀阔斧的开疆拓土,这让原本隐隐有被压一头的武勋焕发出了第二春,在军功的加持下重新在朝堂上掌握了一席之地。
这让原本嚣张跋扈惯了的文官大臣心中很不是滋味。
曹鼐迈步上前递出朱祁镇的信件开口道:
“成国公,这是陛下手谕。”
朱勇听到曹鼐开口眉头一皱,低头接过信件看了起来,曹鼐见状缓缓开口为朱勇讲述起来。
“成国公,陛下谕令速速调集北大营新军入京,老朽可以让工部户部调集军械粮草,至于调兵一事,怕是要成国公亲自走一趟。”
曹鼐缓声开口,他是内阁首辅,算是半个宰相,六部都归内阁辖制,朱祁镇下了令,所以粮草军械的事情他必须要调配到位,但调兵一事曹鼐识趣的没有插手。
谁不知道成国公朱勇被朱祁镇放在大明陆军学院领了个职位,整个新军多数军官是从大明陆军学院毕业,朱勇在军中威望极高。
朱勇看完信件缓缓点了点头,但是眉头并未舒展:
“曹大人,究竟发生了何事?陛下如此急切的调集新军入京,要知道新军如今才训练不足一年,战力尚未形成。”
新军自从朱祁镇改制完边军和京营后剩下的新军都是从各地的良家子中招募而来,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战斗经验之类的东西,所以现在北大营的这一批新军都要从头开始训练。
一名士兵要想形成战力,哪怕是大明新军这样的高强度职业化军人的训练,那也少说需要一年时间。
若要训练有素,则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训练。
古代战争的模式都是通过战阵展开的,远比现代的战争复杂,排兵列阵,看旗语,懂变阵,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做到。
训练不到位就上战场,双方对垒,一接触就溃散了。
以前的新军都是从边军和京营的精锐中筛选出来,战斗素质很高,现在这些新兵蛋子从头开始,有的练的。
曹鼐闻言缓缓摇了摇头:
“老朽也不知,但我估计应该是陛下灾区出了大事。现在整个大明的军力少部分拱卫在京师和西南,其余大部都在灾区救灾。前些日子还传出了陛下遇刺这种事,怕是此次陛下调军重军是怕国内局势不稳。”
大明太大了,军事力量虽强,但分布在大明广袤的土地上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加上新军改制,大明朝中也没有多少军力。
朱勇闻言心中有了数,开口道:
“本公明白了,本公这就走一趟北大营,北大营十万新军三日功夫便能入京!”
既然是陛下谕令,朱勇自然没有二话,如今开口也只是为了
曹鼐听到十万人的数字眼皮抽了抽,十万人,这又要吃多少粮草?幸好张益不在这,不然怕是又要跳脚了。
北京城京畿地区的粮草现在最多只够支持一月所需了,再加这十万张嘴,怕是粮草耗尽的时间会更快。
好在前几日在南京的朱骥传来消息,南京的粮价已经跌如白菜,朱骥狠狠收购了一笔,全国大多粮商的家底都被掏空了,收购的粮食堆积如山。
朱骥不日就会遣人押运一批粮食北上,以解京畿地区的粮荒,这十万人的粮草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想到这,曹鼐的脸色才好看了些许。
他现在可是在当家,要是朱祁镇回来发现他给大明搞成了粮荒,少不了要扒了他的皮。
“那就有劳国公了!”
曹鼐拱了拱手,语气很是客气。
“职责所系,本公这就去调兵!”
朱勇闻言回了一礼,转身便毫不犹豫大的跨步离开。
低级军官要明白军事,高级军官要明白政治,但是混到朱勇这和身份地位这些都不需要怎么在乎了。
而且朱勇也是传统的武官,对于这些官场的勾心斗角不屑参与,更不会虚假逢迎。
果不其然,看着朱勇踏出大殿后,殿内的众臣再也按捺不住开始发起了牢骚,七嘴八舌的低声议论起来。
“哼,太跋扈了,如此目中无人,把我等完全未放在眼中。”
“就是神气什么,也就打了几场胜仗而……”
坐在殿内中间位置的一名官员更是不满的开口,应该是吏部官员。
“闭嘴!”
曹鼐转身一声呵斥,瞬间吓得这名吏部主事脸色煞白,看着曹鼐威严的表情连忙低下了头。
曹鼐在文官中拥有着绝对的权威,这一声呵斥让大殿内的官员纷纷低下头不再开口。
曹鼐作为百官之首,这点是非分辨还是有的。
人家成国公朱勇是何人?眼前这些臭鱼烂虾又是何人?
成国公朱勇就算再傲也有傲的资本,一生大小征战无数,永乐二十二年跟永乐帝朱棣征战蒙古,宣德三年进太子太保,掌管京营,正统九年统兵喜峰口两败蒙古,进太保。
正统十四年虽朱祁镇亲征,大败瓦剌,正统十五年统辖新军,征朝鲜,全歼瓦剌。
一身的功勋让朱勇如今成为了大明军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深得朱祁镇信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