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大明舰队归朝都没有一个官员来迎接,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杨真也没有了进入南京城的兴致,二话不说就要带着船队北上。
看着脸色不善的杨真,锦衣卫千户顿时明白了原委。
连忙脸上挂上了笑容,凑到了杨真面前开口道:
“杨大人久未归国,有所不知,如今整个大明可发生了不少事情,还请随我入城,待下官路上细细给杨大人道来!”
杨真看到锦衣卫千户的表现脸色这才有所缓和,但态度依旧巍然不动:
“不必了,本官身负皇恩,必须快速复命,这城就不进了!”
开玩笑,他杨真是你一句软话就能邀进城了人?怎么说他也是大明船队总兵官,手下上万号士卒呢。
更何况他进了南京城和这群混吃等死的官吏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与其这样还不如尽快回京复命。
看到杨真强硬的表现锦衣卫千户无奈,只能凑到杨真耳边轻轻开口道:
“此刻陛下就在南京城中!”
“什么!”
原本平静的杨真脸色大变,声调都提高了八度,眼中露出不解之色。
什么情况?这怎么可能?陛下为何突然南巡?
要知道自从永乐帝移都北京之后,历代帝王都按惯例驻守京师。
一是陛下日理万机,没有时间和精力到处跑。
二则是永乐帝立下的天子守国门的传统,皇帝驻守在北境桥头堡,保证北边的安宁。
莫不是鞑靼部死灰复燃京师有倒悬之威,还是瓦剌又在也先的带领下弄出了什么乱子?陛下打着南巡的幌子出逃?
这也不可能啊!杨真脑子里一团乱麻。
短短时间杨真心中早已推测了数种情况,但还是没有头绪。
时隔数十年,皇帝南巡的消息还是让杨真难以置信,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成?
“此言当真?陛下为何突然南巡?”
杨真压低了声线,环顾四周后缓缓开口。
看着杨真的表现锦衣卫千户脸上的笑容更甚:
“杨大人请上马,咱们路上聊,可不能让陛下等太久!”
听到锦衣卫千户的话杨真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上马往南京城中而去。
一路上杨真终于在锦衣卫千户口中了解到了最近大明发生的大事。
越听杨真脸上的表情越精彩,这些事真是一个比一个劲爆,一个比一个震撼!
他在大明整整数十年听到的奇闻都没有大明这一年发生的多。
从他走后大明就没有太平过,先是瓦剌勾结倭国侵略朝鲜,幸好被明军打的大败。而后长江初春莫名决堤,南京粮价暴涨,陛下亲自南巡治水,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怎么都这么刺激?
为何他在大明的时候就风平浪静,刚走这么多事情?
杨真听着这些事迹心中胡思乱想着。
“陛下如今身在南京,洪水已经治住了吗?”
杨真看着锦衣卫千户轻声开口。
“不错,这次救灾我大明将士伤亡数千人,陛下正在举行大祀,祭奠亡魂,告慰世人。”
锦衣卫千户轻声答道,这次洪灾太惨了,上百万百姓受灾,消失淹死数万人,将士数千人伤亡,一个师的兵力在和平年代受到重创,这就是天地之威的实力!
人力难以阻挡!
杨真闻言也是陷入了沉默,随后眼中迸发出一抹光彩。
这就是陛下!
也只有当今陛下才有如此气魄,敢叫日月换新天!
率军与苍天之力对抗,这股豪气让杨真不由心生敬意。
他常年率军漂泊在大海上,最是知道这自然苍天之力究竟有多么巨大!
这是一股能翻江倒海,移山填海的巨力,没想到居然被朱祁镇率领大明新军亲临一线给止住了,真是大明之幸!
“杨大人可能要稍等一会,陛下正在举行大祀,结束后会接见杨大人!”
杨真听到锦衣卫千户的话默默点了点头,随即也是心潮澎湃起来。
天地通祀,这种这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这相当于不止国家管了子女,更管了这些英雄的身后之事。
大祀过后这些英灵便会享举国香火之力供奉,这是何等光荣?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他们的香火之力也永存!
为国捐躯,当享此荣耀!
两人说话间就到了大祀现场,朱祁镇和百官肃然矗立。
朱祁镇身着衮服,一步一步重重的踏上了高台。
点燃手持长香,焚香祭奠。
一座巨大的石碑竖起,上面书着“抗洪英雄纪念碑”的字样,上面用蝇头小字把此次抗洪的事迹叙述了一遍,以纪念英灵。
“巍巍我大明儿郎,气贯长虹,勇无可挡,以身殉国,以保百万百姓周全,呜呼哀哉!”
“你们,是我大明的荣耀,有你们,我大明才会繁荣昌盛,大明的子民才能安居乐业!朕以你们为荣!”
朱祁镇朗声诵读着祭文,台下数十万百姓和将士默声静听,面容悲戚。
这些牺牲的将士和百姓之中,很多是他们的战友,是他们的亲朋,转眼之间鲜活的生命消散,这让他们心中都像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压抑的气氛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觉肩上有千斤重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