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期沿海兴起的倭患不外如是,十个倭寇里八个说的大明话,脑袋上蒙个布条子一转身成了世家大族手下的黑手套,打击对手司空见惯。
但现在整个大明创立不过百年,这些世家大族还没有那么巨大的能量,面对朱祁镇的铁拳只能收起自己的尾巴。
朱祁镇的动作之快也远超他们想象,几年时间疯狂燃烧国库砸出来一支新军,有这三十万新军镇压局势,漠北大营更有十万新兵不间断训练,这让他们的小心思全部没了用武之地。
想要再次渗透军政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等这些世家大族反应过来时朱祁镇早已二话不说,直接派一个师往曲阜县周围一摆,枪口都快戳嘴里了谁敢动?
他们毫不怀疑以朱祁镇这些日子的作风,要是稍敢有动作恐怕少不了一个问斩抄家的下场。
几十万武备军也在镇守各地,虽然这些武备军有些将领和世家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个关头谁敢动?
锦衣卫的眼睛也不是瞎的,而且京中早有传闻,朱祁镇又另设一监察机关,就为了秘密监察,这让所有人都不敢逾越红线一步。
朱祁镇上台之后第二件事便是着手重新修订了大明律,基本就一个理念,轻罪从轻,重罪从重,尤其是商税,偷漏者重罚。
盛世该削减刑法鼓励整个社会经济繁荣这句话朱祁镇耳朵都快听起茧子了,一个个大臣天天闻着朱祁镇嗡嗡转。
但事实是哪有什么盛世削减刑法这一套,乱世用重典是防止作奸犯科的趁机作乱,而盛世削减刑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经济繁荣,经济如何繁荣?还不是这群大士族大商贾借着宽松的政策用不光彩的手段攫取利益,给社会营造一幅繁荣之景。
但最是繁荣之时,也是贫苦百姓难过之日。
朱祁镇绝不想走这条路,如今大明内无忧患,外无强敌,还有广阔的世界等着大明去发掘,去开采,根本不愁繁荣!
大明有的是向外拓展的渠道,整个倭国,西南,乃至后面的天竺,欧洲都将给大明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大明何需借着这些大商贾繁荣?
所以朱祁镇已经早已做好了决定,在大明走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之时便提前立好规矩,做好向导。
不能野蛮粗放的发展,大明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不需要不计代价的发展经济,如今经济已经冠绝全球。
“陛下,回宫了。”
金英一声禀报打断了龙辇中朱祁镇的思绪,朱祁镇闻言回过神来。
“朕知道了,去谨身殿。”
朱祁镇声音平淡的开口。
很快,龙撵就在谨身殿门口停了下来,朱祁镇喝住了前去通禀的小太监,下了龙撵亲自往谨身殿而去。
他倒想听听这些他手底下的大儒们有什么高见。
没到门口,朱祁镇便听到谨身殿内喧哗不止,他的脚步一顿,悄无声息的进了偏殿,找了一处位子坐了下来。
透过偏殿的窗户,朱祁镇看见了此刻大殿内喧哗的一群官员。
细细看去好像是曹鼐和邝埜处于风暴中心,两人说的面红耳赤,神色急切。
剩下的诸多大员都在炮轰两人,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曹鼐和邝埜的思想这么高尚的吗?已经能紧跟朱祁镇的思维了?
想到这朱祁镇顿时来了兴致,细细探听起来。
“诸位,诸位,大殿之上,如此喧哗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诸位同僚有何谏言可以上折子嘛,也可以当面和陛下回禀,你们这样子乱糟糟的是干什么?”
邝埜和曹鼐看着围着的一群官员苦口婆心的劝道。
这几天朱祁镇以视察京营为由两天没有上朝,但恰好两天前朱祁镇刚走朝中便出现了大事。
这还要从朱祁镇那条邸报说起,科举改制,这件事在大明引起的动乱格外剧烈。
等刘举被封官的消息传出后整个大明的学子都疯狂了,学,学个屁!
十年寒窗不如人家一朝得道,直接就是七品大员,大明兴起了一股发明热。
这种情况对儒学的冲击格外剧烈,原本学堂的学子多有退学,且对儒学的尊崇大不如前。
但不是人人都是天才,况且要在如今的大明搞出点带科技的玩意,那都不是简单的天才了,要是怪才才行。
世家大族见状笑歪了嘴,邸报上一时充斥着发明是奇淫技巧上不得台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言论。
这让这些退学的寒门学子很不是滋味,但又不甘重回学堂。
就在这个关头京师突然传出了消息,一家新学院在京师近郊拉开序幕。
这家学院是在朱祁镇授意下设立的,本来世家大族也没怎么关注,毕竟有大明陆军学院的前车之鉴,保不准又是什么大明海军学院之类的。
说不定皇帝一开始还给刚刚发明热气球的刘举搞个空军学院,但事实却给了这群世家大族一个狠狠的嘴巴子。
学院开业的那一日名为“大明致知学院”,这名字彻底让众人蒙了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