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瓦乔关早已没了残雪,骄阳炙烤着河北平原。
辽军先锋的马蹄扬起的尘土与暑气交织,在天地间凝成一片昏黄。
中军大帐内,辽军统帅萧烈正将一份从江南截获的《贤才科章程》扔在案几上。
羊皮纸被汗水浸得发皱,他扫过上面“试政”“乡勇”等字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李枫?白莲圣王?不过是靠着些歪理邪说笼络酸儒的草寇罢了。”
帐下偏将垂首道:
“启禀大帅,探马回报,那李枫在江南开科取士,竟让一群白面书生去各县试政,还赐了什么莲卫腰牌,说能调动乡勇、核查粮仓。”
“荒谬!”
萧烈一掌拍在案几上,鎏金酒盏震得跳起,酒液泼在地图上,晕开一片深色。
“治国靠的是铁骑踏碎城郭,不是酸儒笔下的文章!本王的铁林军三日破雄州,五日陷霸州,河北东路已在囊中——他李枫就算招来十万书生,能挡得住本王的狼牙棒?”
他说这话时,有点违心,毕竟李枫曾只带一百黑风军,便在其手中救走了行至陌路的折可适。
帐外忽然传来号角声,亲兵掀帘而入,甲胄上的汗水顺着鳞片纹路往下淌:
“大王,章楶率宋军主力进驻河间府,号称要收复失地!”
萧烈掀开帐帘,热浪混着战马的腥气扑面而来,他望着南方连绵的烽火,放声大笑:
“章楶?当年在熙河开边还行,如今没了折家军,他手里的不过是些禁军中的杂碎!传我将令,明日卯时,强攻河间!”
汴京皇城,紫宸殿的冰盆早已化透,地砖上积着一圈圈水渍。
赵煦攥着拳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章楶的奏报呢?”
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烦躁。
内侍省都知梁师成颤声道:
“回陛下,章帅昨日传来急报,说辽军在河间城外布下铁鹞子阵,我军冲了三次都被打退,折损了五千余人……河北西路的真定府也快守不住了,府尹说城内粮草只够三日。”
“废物!”
赵煦一脚踹翻龙椅旁的金漆屏风,屏风倒地时溅起的木屑划破了内侍的脸颊,“朕给了他十万禁军,还有神臂弓营,他竟连一个萧烈都挡不住?”
梁师成伏地不敢抬头,心中却暗骂:
“折家军都让你搞没了,如今的禁军除了会克扣军饷,哪还有半分战力?七月天里穿三层甲胄都嫌热,谁肯卖命?”
这时,户部尚书蔡京跌跌撞撞闯入,官帽歪斜着,袍角沾着赶路的泥点:
“陛下,不好了!河东路太原府告急,说辽军掘开汾水,城外已成泽国,守将请求……请求南迁!”
赵煦眼前一黑,扶住龙案才站稳。
他忽然想起龙洼之地的那位祖宗,那个能帮他断根保命,或许也能帮他逆天改命的赵匡胤。
“备驾!”
他猛地扯开龙袍前襟,露出被汗水浸得发红的疤痕,“去龙洼!”
赵煦的銮驾在颠簸几个时辰日,终于到了龙洼之地。
茅草屋前,一个穿粗布道袍的老者正对着一块丈高的青石打坐。
他头发花白却面色红润,正是隐居在此的赵匡胤。
听见脚步声,老者缓缓睁眼,眸中闪过一丝不耐:
“你又来做什么?”
赵煦忘了帝王威仪,扑跪在地,汗水混着泪水淌在青石上:
“老祖宗!辽军已占河北三路,章楶快撑不住了!您是开国太祖,定有法子退敌!”
赵匡胤瞥了他一眼,指尖掐着一个笨拙的法诀——那是他练气一层的“引气诀”,练了三十年仍只能勉强凝聚一丝微薄的灵力,只是比武道宗师厉害了一点点。
“法子?”
赵匡胤冷笑道:
“当年朕陈桥兵变,靠的是手中盘龙棍和麾下十万虎贲。如今你自毁长城,把折可适逼去了江南,凭什么退敌?”
“可您是真龙天子!”
赵煦抓住老者的道袍下摆,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您在龙洼借龙气修真,定能呼风唤雨……”
“痴儿!”
赵匡胤甩开他的手,青石上的青苔被灵力震得簌簌掉落,微怒道:
“这龙气早已被后世子孙败光,朕修了两百多年,才勉强踏入练气一层。别说退敌,便是想在七月里召一场雨都难!”
他盯着赵煦空荡荡的裤裆,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前些时日帮你自宫,是保你性命。如今要保大宋,除非……”
赵煦眼中燃起希望:
“除非什么?”
“除非你能招安李枫。”
赵匡胤望着谷外被暑气扭曲的光影,声音低沉,“那白莲教虽奉妖教之名,却占了南方九路,麾下有乔峰、萧远山这般勇将,更有折可适这个老将——他若肯北上,或可与辽军一战。”
“绝无可能!”
赵煦猛地站起,脸色惨白如纸,“朕宁可亡于辽人,也不会向那反贼低头!”
李枫不但是反贼,更是从其手中夺去了折云烟等美女,想让他招安,简直是扯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