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怎么办,先回到自己前门那边的小院。
把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面粉、大米、鸡蛋、猪肉、鱼。
都放到院子中,然后给小六打电话让他安排车过来把这些物资送到孤儿院里。
小六也不是第一次去各个孤儿院,也知道这时候孩子们的难处。
等着小六过来看到这么多的吃的,也是十分的惊讶。
小六:“老板,这些东西都分发到各个孤儿院吗?”
娄晓娥点头继续道:“你去这几个孤儿院看看,尤其是西城区的哪个孤儿院。那边的孩子都比较小,而且设施比较老旧。”
小六:“老板,你一说让我去孤儿院就把方便面厂的一些残次品装上车了。最少这是细粮,而且到时候让厨师呛个锅把方便面下进去就可以吃关键的时候还可以救急。”
娄晓娥点点头继续说道:“你看着办就行,像是这些土豆和洋葱头之类的可以放很久还有这么多的大米够孩子们吃很久了。”
小六带着手下把东西搬到大车上,就向着孤儿院出发。
孤儿院的工作人员,都熟悉小六毕竟他经常带着手下过来。
这会大点的孩子都去学校上课,小点的孩子都在院子里玩耍。
小六和工作人员一起把食物搬进了厨房,孩子们看到这么多好吃的,都开心地欢呼起来。
随后娄晓娥也让司机把自己带过来看看这边的情况,正好小六合工人正在一起忙活着卸货。
娄晓娥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也暖暖的。她决定以后要多关注这些孩子,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在离开孤儿院之前,娄晓娥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孩子们的生活设施,发现有些地方确实需要改善。她暗暗记下了这些问题,准备回去和娄文华商量一下,看看能否为孤儿院提供一些资金支持。
娄晓娥和院长交流一会,看一下这目前还需要一些什么物资。
王院长无奈的叹息一声说道:“孩子们的中午饭都是在学校吃的,确实需要更多的钱才能让他们在学校吃好吃的有营养。”
娄晓娥:“这样我安排人送一些面包和奶粉保温杯过来,至于你说的孩子们的中午饭这还只能依靠学校那边解决。”
王院长点点头继续说道:“孩子们的文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您看看能不能弄点文具过来。尤其是铅笔橡皮本子这些消耗品,我们的费用有限真的没有办法给每个孩子充足的文具。”
娄晓娥思考片刻,说道:“我会想办法筹集一些资金,购买些文具送给孩子们。”王院长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离开孤儿院后,娄晓娥心情沉重。
她意识到仅凭个人力量难以长久帮助这些孩子,于是决定联系一下文具厂的李厂长。
只要是钱到位,买点文具还是非常简单的。
不久,一车车的文具、面包保温杯等物资运到了孤儿院。
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娄晓娥感到无比欣慰。她知道,这份关爱将伴随孩子们成长,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少年强,则国强。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她希望这些孩子可以更加快乐的成长。
但是这次捐东西的事情搞的特别的大,很多记者都主动过来蹲守在这边看着孩子们的情况。
娄晓娥没想到会引来这么多记者,她原本只是想默默地帮助这些孩子,并不想引起过多的关注。
面对记者的追问,娄晓娥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但当她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时,内心的紧张感逐渐消散。
她决定坦然面对媒体,借助这个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孤儿院的现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孤残儿童。
在接受采访时,娄晓娥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并表示会一直竭尽全力帮助他们。
她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消息一经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为孤儿院捐赠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
从此,孤儿院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孩子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显着的改善。而娄晓娥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慈善楷模。
带动的自家的生意都好了不少,渐渐的就是住的比较远的居民也都知道娄晓娥的超市里面的物资都没有涨价。
记者都把王大王二管理的三个店铺,还有左家庄的地址都详细的写在报纸上。
甚至有的四九城周边的村民,一个村子开着拖拉机过来统一的采购。
大家不喜欢去大超市,更加喜欢王大那边的小超市更加的自在灵活性也更好。
王大一看都是大客户,索性就带着小王开车直奔仓库让大家直接去那边选购。
王大激动的说道:“我们老板说了,谁涨价我们都不涨价最少这一两年内是不会涨价的。这就是我们的大库房,每天都有人不定期的过来补货你们在这边可以随便的选到时候都走批发价。”
这些周边的村民大家还是有地的,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肉类和调味品也就是油盐酱醋茶叶之类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