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包括 24颗 MEO卫星,3颗 IGSO卫星和 3颗 GEO卫星,共计 30颗。
今天发射的收官之星,是一颗 GEO卫星。
GEO卫星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与地球自转保持一样的速度,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与地球相对静止地守护在高空。
虽然 GEO系列卫星数量不多,但它们的作用却至关重要。
作为驻守在高轨天疆的“大块头”,它们肩负着显着增强北斗三号整体技术指标的重大职责。
它们就像身怀绝技的大侠,携带了许多先进的“利器”,为中国北斗在轨运行和应用之路披荆斩棘、开疆拓土。
这颗收官之星自身更是具备非凡的能力,它怀揣着更为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为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指标提升提供增强服务。
事实上,早在 2018年年底,随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我国已经开始为全球提供卫星导航服务。
而如今,随着最后一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的加入,我国有望在导航精度和服务质量上实现新的突破,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增强服务。
这就如同为北斗系统这艘宏伟的航天巨轮安装了更加强劲的引擎,让它在全球卫星导航的海洋中航行得更加稳健、快速。
随着收官之星成功发射并入轨,北斗三号GEO卫星“三兄弟”将在太空团聚。
它们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在赤道上拉开距离,形成一种奇妙而稳定的布局。
这种布局将我国的全球卫星导航服务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让北斗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北斗全球系统按期建成,这不仅是一个大国对世界的承诺,更是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行业及区域应用方面,北斗系统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北斗系统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众多领域发展的新大门。
在交通运输领域,截至 2019年底,国内超过 650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 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都已应用北斗系统。
这些车辆和设施在北斗的指引下,如同被赋予了智慧的眼睛,更加安全、高效地运行。
通过北斗系统,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这一系统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实时掌握着车辆的运行状态,为交通运输的管理和安全保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农林渔业方面,北斗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可以为农业机械提供精准的导航,让播种、施肥、收割等作业更加精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对于渔民来说,北斗就像海上的指南针,帮助他们在茫茫大海中准确找到渔场,保障航行安全。
在水文监测中,北斗系统能够实时获取水位、流量等信息,为防洪减灾提供重要数据;气象测报领域,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和授时功能有助于提高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在通信时统、电力调度等领域,北斗系统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保障了通信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在救灾减灾和公共安全方面,北斗系统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灾难发生时,它可以为救援队伍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帮助他们迅速到达受灾现场,拯救生命。
可以说,北斗系统已经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大众应用方面,北斗系统也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就像一位贴心的伙伴,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广泛采用。
它已经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以智能手机应用为例,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都积极响应,纷纷推出兼容北斗的通导一体化芯片。
据统计,申请进网的手机中支持北斗定位技术的手机达 70%以上。
这意味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北斗系统正默默地为我们服务,无论是出行导航、外卖配送还是运动健身,北斗都在背后发挥着重要作用。
放眼全球,包括美国 GPS、欧洲伽利略 GALILEO、俄罗斯格洛纳斯 GLONASS,以及中国“北斗”在内的世界四大导航“门派”,在国际卫星导航的舞台上争奇斗艳。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他们往往只关心产品是否好用、是否实用。
此前,中美之间一份名为《北斗与 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的文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份文件促成了中美卫星导航合作工作组的成立,双方签署了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进一步深化了信号互操作协调。
从这份声明开始,GPS和“北斗”两个系统在国际电联的框架下已经全面实现了兼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