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这块,赵峥虽然不清楚,但是李世民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也在现代刷过短视频。
大家对汉武帝的赞誉大多是北击匈奴、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什么盐铁专营,开通丝路等等。
应该与始皇帝一样占了一个“先”字。
第一个设置西域都护府的也不是汉武帝。
自己或许可以在这个“先”字上下功夫。
比如第一个彻底占据西域?甚至更西边?
对了,自己会成为第一个占领吐蕃的帝王,这个应该很加分吧?
李世民还在思索自己该怎么成为皇帝之最的时候。
赵峥却是在想着怎么套路老登,实现自己从大唐搞人口的目的。
唐代,汉胡通婚率是很高的,这其实根子上得益于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大量的鲜卑人汉化了。
再加上遇到李世民这个公认的极大促进民族融合的君主。
所以大唐对外族并不排斥,从唐初到中晚期朝堂充斥大量的胡人将领就能看明白了。
李世民不介意,陈楚南其实是介意的。
人口增长在没有自然环境或者人为的限制下,一定是基数大的增长的更快。
从天启五年到如今的天启九年,赵峥征发了上百万扶余人去开发北大荒。
但是人口滋生还是扶余人更快。
赵峥一直想打大唐人口的主意,李世民不是不清楚他的心思。
只是一直是采取回避的态度。
这次喝了一顿酒,赵峥索性把话也摊开了说。
“岳父,我希望从大唐得到大量的汉人人口。”
“贤婿啊,你也知道...”
“岳父,你先听我把话说完。”
“好,你说~”
“唐与燕早晚会有一战。若是...”
“我明白你说的意思,我已留下旨意,唐与燕乃是兄弟之国,不得与之争。”
“嘁!祖宗如果说话管用,那天下应该还是尧舜时期的禅让才对!我们活着,甚至晟儿,我都不敢保证我死后他会不会眼馋大唐的土地,出兵攻打。”
“他舅舅他也敢打?”
“我都死了,谁管的了他?我计划分封诸子,日后恐怕也少不了互相攻伐。岳父也是世间最聪明之人,祖宗之法有没有效,你会想不明白?”
“你跟朕要人,日后唐与燕一战,朕岂不是资敌?”
“如今大燕,扶余人近400万,汉人不过80余万,再过百年,这大燕天下,到底是扶余人的还是汉人的?若是我将大量扶余人塞到大唐,保证大燕是汉人的天下,就算后人打出狗脑子,那肉也是烂在锅里。”
“你不是喜欢杀吗?数百万的倭奴都叫你杀尽了,扶余人你不能杀?”
赵峥被噎了一下,自己就算好杀,也得讲究师出有名吧?
四百多万扶余人,自己又不是真屠夫。
况且,这些扶余人确实耐折腾,自己先后投入一百多万扶余人去开发北大荒,他们现在不仅人口没少,还略有增长,真TM是个奇迹!
不过这些人注定寿命不会长,如今时间尚短,他们还没到时候而已。
自己虽然已经在折腾扶余人,但是400多万人呢,得多少年才能折腾完?
与其自己都给宰了,平添杀业,不如跟大唐互换,百余万对如今近3000万的大唐来说,轻易就能消化了。
“你就说这事儿行不行吧?”
赵峥直接耍起了无赖,行的话自己以后也不管大唐了。自己这么看重的事情,你帮我,我凭啥还惦记着你?
反正自己也不是彻底没办法收拾这些扶余人,自己只是愁汉人群体怎么壮大而已。
赵峥这般耍无赖的做法,还真就让李世民有些拿捏不准了。
赵峥很少用这种方式跟自己说话,一般能这么说,都是心里很不满了。
李世民想想赵峥说的也很在理。
若是大燕是汉人主导,就算日后两国交战,无论是唐并燕还是燕并唐,那都是汉人内部的事情。
若是日后大燕扶余人主导,那如是燕并唐,岂不是扶余人得天下?
“行,朕答应你了,但是,朕得给你约法三章!”
“岳父请讲!”
“第一,人口迁徙不得超过20万户。
第二,朕不能直接促成此事,只能你想办法让百姓自愿迁入辽东,朕不会阻拦。朕若是亲自出面,恐怕要在史书上遗臭万年了。
第三,大燕三代以内不得与往东扩张。”
20万户,其实也就一百万人出头。
赵峥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是也还能接受吧。
第二点,赵峥能理解,这个若是李世民来提,估计会被谏官喷成筛子。
赵峥要的就是大唐不阻止就行,当初不是长孙无忌、魏徵、房玄龄等一众三省宰相纷纷谏止大燕吸纳人口,大燕现在估计都不止百万汉人了。
地广人稀的大燕,给得起高福利。
老登没提要扶余人的事情,一是怕换人事情暴露。
而是,他如今吸纳了大量的游牧民族与吐蕃、吐谷浑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