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苏令瑜的方法,大理寺陆陆续续对出了几个死者的身份,但都只是青年男性,其余还要慢慢排查,急不得,但苏令瑜的方向大致是没错的。
那对凶手中,妇人的娘家对她态度如此冷漠,她在家中的处境想必不会太好。对寻常百姓家而言,男丁才算劳力,坊间常有重男轻女之风,也偏向让男丁继承田地产业。如果那三个夭折的男孩都是死于他们的亲长姊之手,苏令瑜就有道理猜测那妇人对自己父母所出的男孩是有仇恨之心的。
这对夫妇成婚后没有子嗣,极可能其中一方并没有生育能力,目前为止两地邻舍所看见的那两个孩子,很可能都是偷来的。但太平年代丢个孩子,对任何人家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事情,真要找起来,十里八乡都能知道,他们始终没有被发现,说明偷的至少不是邻近乡民的孩子,被偷了孩子的有可能是与之所隔比较远、平素没有交集,不太会怀疑到他们身上去的人家。
那或许就是居住在城镇中,家境较为殷实的人家了。
受害者中那少部分的女人,或许是孩子的母亲,抑或是看护孩子的佣人。
至于那个男子,他偏好残杀的对象,就更好推断了。他幼年时家境殷实,成人后一贫如洗,后又遇到科举舞弊…且不说这所谓的舞弊是否是事实,至少他认定了自己的仕途被其他人阻断了。那种内心的落差和怨恨,极有可能让他迁怒其他读书人,那么受害者中青年男性居多或许不只是因为他们更常独身走山路,使得凶手容易袭击得逞,而是凶手刻意在筛选这一批人!
入长安赴试的学子很多,家境贫富、离乡远近者皆有之,其中家乡离长安较远,且家境平平者,往往就会选择走山路进入长安,一是距离近一些,可以快点到学舍温书,二是省了车马费用。
选择走山路,从而成为这对凶手眼中的猎物的读书人,往往是没有机会走舞弊这条路的。
杀了这么多泄怨,却只是杀了跟自己差不多的那一类人,可怜更可恶。
青年的尸体,渐渐有人来认,孩子的身份也有了个苗头,陈皮来长安后能歇下几天,也没闲着,出去帮苏令瑜访这案子,回来告诉苏令瑜,长安附近有个习俗叫求灵童。
这事苏令瑜听说过,也不光是长安,各地都有类似的风俗。久婚无子之家,喜欢到一些他们认为有仙人神灵栖居的地方祭拜祈愿,求神仙赐子,回家之后一旦怀孕,就说明腹中胎儿是神仙身边的童男童女转世,一生不可以再踏足赐子神仙的洞府,否则就会被“收回去”,也就是会死,或者失踪。
这二十年间,确实有那么几户人家,祈愿后得了孩子,想着还是要去还愿,结果大人小孩都没回来,报官无果,便以为是神仙收去。
这说法当然不靠谱,神仙收自己的童男女就算了,把大人一起收去干嘛?
苏令瑜旋即又想到,那些求赐子的所谓神仙洞府,往往都是深山幽境,根据这个线索,她又把范围放到了这二十年间在上香祈福途中失踪的孩子及带孩子的妇人。
联想起凶手豢养的那群野狗,和那具孩子遗骸身上的咬痕,苏令瑜猜多半是凶手驱使野狗,在林深树密的地方伏击香客。而后杀死大人,留下孩子,她有可能是为了抚养,也可能最初就是为了折磨…总之,这些孩子都没能在他们手中活到长大成人。
能用的线索依然稀少,案发地取出遗骨有限,恐怕大部分受害者的尸骸已经再也不可能找到,时过境迁,也或许不会再有人来认领遗骨了。
苏令瑜只能做到这里为止。
这几日,白玉蔷又来找过她一次,仿佛很关心这案子似的,多聊了几句,说:“我要是你,就把沈不留的名字划掉。这些受害者都已经遗骨不全,只能判断出个大概的年龄和死亡的时间,没有人愿意认的,通知谁来领都不合适,糊弄过去也就算了。”
“他要是死了好几年,我倒可以考虑考虑这么做,但他死了还不到一年,亲属必定还没放弃寻找,贸贸然把他名字抹掉,风险太大,一旦被人发现,麻烦的也是我自己。”
苏令瑜倒还很理智,白玉蔷接着问道:“你用沈不留的身份通过关,虽说也不太可能查到,但也是个隐患,一旦真有他的亲属来认尸,确认了那是沈不留,以后再有人发现有人用这身份在外活动过,一样是件麻烦事。”
“你也说了,不太可能查得出来,先结案再说,起码这案子在我手里不能出什么差错,届时即便真有人那般心细如发,查出我用过沈不留的身份,处理起来也不会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困难,毕竟只是冒充罢了,我连冒充沈青潭的罪过都已经被揭过,还有什么好怕?”
她说的倒也没有错。
沈不留被杀的时间较近,亲属也更容易找到,很快有人来认尸,彼时遗骸已经下葬,又挖出来,开棺,但即便是开了棺,那些遗骸也已经难以辨认了。先前倒是有两具尸体,因为牙齿的特征被家人认走,沈不留身体上却没有这样显见的特征。
来认尸的是他的兄嫂,苏令瑜陪着过来,这夫妇二人都是寻常百姓,连寿终正寝的人都没见过几次,更别提凶案遗尸,残缺至此,只怯生生扫了一眼就吓得脸色发白,到底也没敢认。
这样不得好死、不得全尸的下场,谁敢替自己的亲人认下呢?光是来到大理寺,就已经消耗掉他们大部分的勇气了。
夫妇二人走远一些,背过身去商量,苏令瑜仍旧站在棺木边上,给足他们纠结的时间。
“带回去吧…也给爹娘一个交代,否则这样找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他兄长如是说道。
妇人却更为坚决,“人是死掉了好听还是丢掉了好听?这人…都已经变成这样了,带回去,给乡里乡亲知道,我们一家以后还要怎么过日子?…”
喜欢不如当身自簪缨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不如当身自簪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