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从们立刻搬来椅子,众王也依次入座。
朱厚灿坐在最末尾,旁边正是宁王朱宸濠。
朱宸濠的目光中充满鄙夷,显然对朱厚灿不屑一顾。
然而朱厚灿并不在意,他清楚在场十位王爷中,大多数人都看不起他。
原因无他,朱厚灿在他们眼中一向懦弱,即便拥有先天优势,却对朱厚照百依百顺,甚至对母仇置之不理。
相比之下,宁王朱宸濠虽为旁支藩王,但势力显赫,权势在表面上远超朱厚灿。
这时,西厂的雨化田、东厂的曹正淳和铁胆神侯朱无视一同入殿,众王对三人的出现并不感到意外,显然早知此行目的。
朱厚照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今日召集诸位来此,正是为铜先生一事,诸位想必已有耳闻吧?”
鲁王当即应道:“回禀陛下,臣等皆已知晓。”
朱厚照沉声道:“这铜先生行踪诡秘,身份不明,最早现身于北疆,屠灭了移花宫。九弟,此事你当知情吧?”
朱厚灿缓缓站起,恭敬道:“回禀陛下,微臣确有耳闻,未能及时查明,罪该万死。”
朱厚照冷冷看着他,锐利的目光中透着审视。
尽管朱厚照为昏君,但其帝王威严依旧不减。
显然,朱厚照也察觉到朱厚灿如今气度不同,不再如从前一般。
对此变化,朱厚照心中隐隐生疑,因为对他而言,朱厚灿的转变未必是好事。
毕竟朱厚灿背后有于将军的支持,使得朱厚照对他心生忌惮。
朱厚照缓缓开口道:“九弟,这铜先生一事虽未发生在你的管辖范围,但最早出现之地却临近北疆,若那一万铁骑是从你北疆城入境,那你恐难逃其咎。此事希望你能多加留心。”
朱厚灿听得出皇兄的威胁之意,若他能查清铜先生身份,先前之事可一笔勾销;若未能查出,便难逃问责。
此外,朱厚灿是唯一镇守边疆的亲王,若真有一万铁骑从北疆入境,这便是他失职之罪。
朱厚灿上前作揖,请求道:“微臣有事禀告皇上。”
“讲。”
“关于铜先生的身份,微臣已有些眉目。铜先生不久前曾在北疆现身,此人武功极高,我军未能拦下。”
“不过微臣派人跟踪,发现铜先生前往了蒙元境内。”
朱厚灿知道自己此时若不透露些线索,定会遭到追责。
果然,朱厚照闻言皱眉,思索道:“此人为何要前往蒙元?”
朱厚灿接着解释道:“微臣派人查访得知,铜先生在蒙元停留期间,去往了汝阳王府。故此事多半与汝阳王有关。”
这些话倒不尽是谎言,朱厚灿确实在汝阳王府停留过。
在当前大明与蒙元关系紧张的情势下,出现一名身份不明、武功高强的铜先生,将责任推到蒙元身上再合适不过。
“汝阳王……此事与他有何关联?”朱厚照手托下巴,陷入沉思。
这时,铁胆神侯朱无视上前说道:“陛下,汝阳王乃蒙元皇帝信任的藩王,骁勇善战,麾下精兵强将众多。而且微臣听闻,汝阳王一直在搜集武功秘籍。”
朱厚照听到此处,立刻来了兴致,推测道:“那铜先生会不会就是汝阳王?”
众人顺着朱厚灿的线索,纷纷将怀疑目光投向了蒙元的汝阳王。
朱厚灿心中暗笑,这锅推给汝阳王倒也未尝不可。
毕竟此前他曾在蒙元境内活动,并以铜先生的名义行事,除了明教和赵敏,其他人并不知晓他的真实身份。
而明教现已归顺朱厚灿,自然不会透露他的身份,若朱厚照派人前去蒙元调查,结合种种迹象,还真可能将铜先生的身份扣到汝阳王头上。
不过此时朱无视发声道:“皇上,据微臣所知,汝阳王并不会武功。当然,若汝阳王真是铜先生,以他的修为藏拙也并非难事。”
朱厚照略一思索,点头道:“铜先生身份成谜,此事当前必须尽早查明。皇叔,便劳烦你派人前往蒙元地界,一探究竟。”
“臣遵旨。”朱无视应声道。
朱厚照紧接着说道:“铜先生的身份是一事,眼下更棘手的是武林盟。”
“武林盟最近势力扩张迅猛,其成员皆是武功高强之辈,与铜先生勾连甚密,意图不轨,大有进犯大明之势!”
“武林盟之人绝不能任其继续坐大,因此铲除武林盟乃当务之急。”
“此外,铜先生的一万铁骑去向不明,这支军队留在大明境内始终是隐患。”
“今日朕召集众人前来,正是要共商剿灭武林盟之策,包括那一万铁骑的行踪!”
朱厚照话音刚落,众人便互相对视。
其实,若朝廷要剿灭江湖门派,原本不难;毕竟朝廷兵力数以百万计,而江湖门派纵使势力庞大,人数也有限,最多不过千人,除去丐帮无力与朝廷正面对抗。
即便武林盟势力庞大,高手众多,但千人对十万大军,终究是螳臂当车。
问题在于,武林盟的高手早已分散隐匿,想要一网打尽,并非易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