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千代宁宁开启了迄今为止最繁忙的一周。
清张老师的《点与线》正式发布了。
这使她几乎每天都在学校与出版社之间连轴转,很快便将与“局外人”身份有关的那些“国际大事”抛在脑后。
这一次的宣发和江户川乱步的新书发布会截然不同。
虽然他们确实为松本清张打出了同样创造性的、高大上的口号,但归根结底,这一次的宣发,将会是一场舆论战!
出版社将会从一开始表面上的防守方转变为进攻方,不断操控上升这场舆论战的价值意义,直至引起全国性的社会反思......也就是,“清张革命”的程度。
在这一场宣发舆论战中,将会有不止一部小说面世。不只是最早定下的《点与线》和夏目老师的《心》。
在这个社会派推理已经存在并被诟病的世界,仅仅只有三次元的社会派推理开山之作《点与线》当然是不足够的。
《点与线》就像一把打破旧格局的钥匙。而想要真正形成对标三次元“清张革命”的深度与广度,将 “社会派推理” 从单一作品的突破升华为经久不衰的文学范式,当然还需要另一部巅峰作品的加持!
在效率出奇的清张老师上交的多篇初稿中,她这位玉川社会长亲自拍板选出了一部名为《宿命》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同样是借案件揭露底层困境与阶层不公:
一名天才作曲家为掩盖自己不堪的童年过往,避免影响即将到来的权贵联姻及光明前途,残忍杀害了知晓其过去的养父,最终其罪行在警方调查下暴露。
值得一提的是,《宿命》虽然和《点与线》一样源自一桩真实案件,这也是它早早就被松本清张创作完成的原因,但它又并非以往那些通过异能力才接触到的案子。
《宿命》中的案件是松本清张亲自调查获悉的,故事中被害的“养父”三木先生是他在老家的旧识。
三木先生是他老家的一名退休警察,想要考取警校的松本清张曾受过他很多照拂。对方来到东京投靠据说出人头地的长子时,他们也曾经见过一面。后来,三木先生突然离世,很快便引起了他的怀疑......
这一桩案子事实上已经了结了,却几乎无人知晓。因为身为凶手的和贺英良并没有触发他的异能力,使得他无法用“曝光”的手段让这位公众人物的罪行为世人所知;
最终,他通过暗中调查验证了对方的罪行,并且匿名将他举报给了警局。
这桩案子第一时间就被和贺英良原本的联姻家族视作丑闻压下了,和这样有污点的人走到谈婚论嫁的地步当然会有损内阁大臣千金的名声;
甚至在世人眼中,和贺英良这位小有名气的年轻作曲家只是突然销声匿迹了,根本无人知道他已经入狱了。
《宿命》背后这样的情况,本不属于松本清张急于发表的类型:
凶手已经受到了惩治,而他也完全没必要得罪内阁大臣,毕竟这桩案件不同于其他,死者其实与他有些关联,有心之人想要调查,恐怕能查到他头上......
然而,在玉川社将这部小说选为宣发后期的主推作后,这些顾虑很快便消失了。
当时,在玉川社的会客室里,千代宁宁这位会长与松本清张发生了以下对话:
“清张老师,即使是社会派推理小说,首先也要做好小说的本分才行。这部长篇的文学性是最强的,完全就是可以称为‘巅峰之作’的存在......因此比其他的更为合适。”
她是如此说的,乍一听像是某种夸张的主观恭维,比这里最能说会道的编辑更能哄人......他其他的那些小说在严肃性上分明也不会欠缺......
他在心里这么想着,她却还要说得变本加厉;而事实也证明,是他这个业界新手还不够懂得什么是“文学”......
“您即将成为一名真正的推理小说家,甚至是一位出道即巅峰并永不跌落的名作家......关于这一点,您现在确实清楚地认知到了吗?”
这可真是......非同寻常的问题......即使是素来淡定的松本清张都为此愣住了,“关于名作家的那种形容未免有些......”
“我就是担心这一点。”那位13岁的会长用一个轻柔的微笑打断了他,
“揭露社会黑暗的清张老师肯定有着某种志向吧。您是否把您的那份志向和作家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了呢?”
“您往后只打算写真实案件改编的故事吗?您有没有想过,文字本身也是具有力量的,文字本身就有改造社会的作用......”
“还是说,您只是认为,要以幕后者的身份,或者夏目老师暗中扶持的什么身份......才能实现您的理想呢?”
“......”松本清张一时无法言语,在这种近乎直白的暗示下,他当然理解了她的意思,甚至有种......对方知道他异能力的感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