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回
保全难友 高阳愿上断头台
加强根本 明修扩充生力军
一九七六年元月九日下午,蓉阳县委书记兼县革委主任吕明修召集沈默久、张树藉两人开个三人会议,研究“九?一七案件”的问题。吕明修上午跟孙志权通了电话,所以他先传达了省政治部长孙志权电话中的指示。
他说:“孙部长的意见还是非常明确的,这是个货真价实的反革命集团,但是他们没有文字性的纲领和组织分工,这给定性带来难度;另外对省军区领导的批示也要执行,孙部长讲,在文化学习活动这特殊情况下,死刑案都要经过军区批准的,目前看关键是个定性问题。”
沈默久拐着一条腿在吕明修办公室来回踱着步子,这是他腿瘸后很少有的这样踱步;吕明修知道沈默久心里更急,这个反革命集团大案是他亲手抓的,若是推翻了这个反革命集团大案,恐怕对沈默久极其不利,对整个县委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沈默久说:“这个反革命集团正是在怀胎期就让咱们发现了,他们还没来得及搞什么行动纲领和组织建设。我们现在是骑到老虎背上了,如果这案子要翻过来,试想一下,高阳、吕向阳、白雪吟、李莉、方玉晴、杜施正、杨忠这些人会消停吗?他们可都是染房里的捶布石——经过大家伙的啊。吕向阳又逃跑在外,说不定还会搞出什么鬼名堂来呢?”
张树藉说:“最起码说,白雪吟和李莉进京告状这件事是有预谋的,事先他们一定商量过,只不过还没有形成组织而已。”
吕明修下意识的重复着:“预谋,预谋。”
他忽然拍了一下桌子,激动的说:“咱们争取主动,提前定案,就定为‘预谋反革命集团案’。你们二位看怎么样?”
沈默久点点大肉头说:“我看可以,总得有个名堂啊!那咱们定案后怎么办?”
吕明修马上回答说:“本着党的政策,首恶者必办,协从者不问,除了几个首要分子先定罪,其他人员一部分继续关押,等候判决,另一部分回本单位或者街道接受批判教育。关押的人太多了,外界舆论给我们的压力太大啊!”
经过研究,除高阳、方玉晴、杜施正、杨忠、李挚、白雪吟、李莉等一百七十六人之外,其他人员一律在今天晚上释放。
吕明修非常严肃的说:“对释放人员一定要先教育好,有敢出去闹事者随时抓捕归案。”
吕明修看着沈默久和张树藉问:“国文革怎么办?”
张树藉摇摇头,没有言声。
“前天我找国文革谈了一次,他讲了实话,就是他吗闲着没事逗着玩,把咱们几个玩得团团转,什么美蒋特务啊,耳朵眼放屁——没那八宗事。能把他怎么样,没偷没抢,放了他吧。”沈默久摇晃着大肉头说。
张树藉点点头,没有说话。
吕明修想到省里孙志权对国文革的关照,说:“还是放了他吧,在文化学习活动中是有过功劳的。”
沈默久为难的说:“对高阳这些人怎么办啊?也不能长期关在县监狱中啊?”
吕明修咬着嘴唇,想到白雪吟上告材料的内容,好一会儿才说:“维持原来上报的意见,再充实一下材料吧。这么大个案子,既然是反革命集团,首要分子绝不能放过去。”
张树藉说:“材料要很好充实才行,不然等于我们跟省军区对着干吗?我的意见是不是可以本着吕书记刚才讲的首恶必办原则,只报白雪吟和李莉两个人死刑,其它改无期或有期徒刑。因为这两个人确实到都城闹事了,孙志权部长有批示,另外,她俩不象高阳、吕向阳,省军区可能有老战友。我们单独报白雪吟、李莉死刑,上边很容易批复。杀了这两个人,也就等于真正定了案,再判处高阳等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沈默久表示同意这种意见,吕明修也表示同意,但要尽快报上去,春节前要把这案子处理完,至于高阳等人,可以等吕向阳抓捕归案后再行判决。
正在这时,公安局看守所所长送来一份紧急材料,说是高阳写的认罪书。
吕明修接过来大致看了一遍,说:“高阳承认他是反革命集团首犯,跟其他任何人都没有关系。白雪吟、李莉到都城告状是他策划并指使的,这两个孩子是受了他高阳的蒙蔽。还写了很多有根有据的事实材料。迄今为止,这是唯一的一份个人认罪材料。”
吕明修知道这是高阳在耍手腕,想一个人承担所有的罪名,使其他人获得自由。好,正好又给他的罪行增加了一份证明。吕明修把材料给沈默久和张树藉看了,经过研究,决定判高阳、白雪吟和李莉死刑,因为高阳有认罪证明,白雪吟、李莉有犯罪事实,对其他人的刑罚都做了相应的调整。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五日,蓉阳县关于“九?一七”特大反革命案判决材料又报到省里去了。高阳、白雪吟、李莉判死刑,杜施正、杨忠、方玉晴各判有期徒刑二十年,李挚判有期徒刑十八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