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这个名字,是爹妈给的,老江没有拒绝的理由。
其实大半辈子的时间过去,老江一度也觉得,这个名字似乎和自己不太符合。
自己不过是一个天天下水打鱼、靠水吃水的农村人,起这么文邹邹的名字干嘛呢?
要老江自己觉得,他的名字就应该和老王,也就是王鼎天的名字互相换一下。
王鼎天可是耍笔杆子的人,妥妥的文人,不就应该拥有江安这种文邹邹、听起来就有文化的名字么?
反而是他,江安,要是叫个什么江鼎天什么的,听起来就霸气侧漏,这名字一摆出去,还不把江水里的那些牛鬼蛇神、小鱼小虾吓得震三震?
到时候,打鱼哪儿还是个难事儿啊!鱼虾蟹将排着队来自己的网里面呢!
但老江,或者说江安,现在并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想和名字有关系的事情。从北京回来之后,又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现在他明确地知道,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又是一个清晨,已经年过半百的老江早早地起了床,清清爽爽地在房间里洗了脸之后,拿出昨天晚上带回来的馒头,就着早就买好的榨菜对付了一口吃食,就穿上了衣服打开门,准备去做今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打开门,走出屋子,老江并没有直接关上门离开,而是转过身来看向房间的门口。
果不其然,今天和往常一样,又是一个红色的、大大的“杀”字贴在了他家的大门上。
这不是老江在兴旺村的家,而是他在县城里面租住的房子,只能算是他临时的家罢了。
本来对老江来说,他并没有在县城里租房子的必要。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自己的家在兴旺村,当然更喜欢在自己家里住,那样更舒服,也更安心。
但从北京回来之后,一切似乎还是原来那样,但一切却都好像变得不同了。
江安没想到的是,作为同村人的王鼎天,身为一个新闻网站的高层管理人员,竟然办事效率这么快。当初江安去找王鼎天,本意只是想让对方帮忙宣传一下江豚保护的相关事宜,可王鼎天却在见到江安之后认认真真地把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
那次采访让江安历历在目,他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阵仗。
本以为只是一次之前在县城里见识过的口述采访而已,可王鼎天却带他去了一间专门用来采访的房间,不但给他化了妆,还拿着至少五台摄影机齐刷刷地怼着他的脸,仿佛要把他整个身体整张脸的所有细节都记录下来一样。
而当时作为采访者的王鼎天那副认真询问、记录的样子,更是让江安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应对,以至于采访结束的时候,他整个人都好像失了魂魄一样,精疲力尽。
采访结束后,江安本想着直接离开北京回去兴旺村,但王鼎天却不由分说地拉着他吃了顿晚饭。
那顿饭,其实就是家常便饭,但饭桌上王鼎天的态度,他身上所表现出的诚挚和敬业,让江安开始由衷地佩服起自己的这个同乡来。
“老江啊,真的,你带来的这些信息太有用了,我必须要谢谢你。”江安仍然记得,王鼎天郑重其事地举起酒杯,给他敬酒时候眼神中所散发出的光芒,“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缺的就是你给我们提供的这种素材。这种素材不一般啊,是警世恒言,报道出来之后如果能起到一定的反响,那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仅仅是我,到时候就算是你,也一定会出名的!”
当时江安就想,抱着这种态度工作的王鼎天,能取得现在拥有的一切成绩都不无道理。
而果不其然,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好像那天晚上王鼎天所说的那样,迅速地传播开了。
当时,老江所接受的采访被发布之后,不仅仅是采访视频,新闻稿件也在网络上获得了极大的传播与讨论。那种声量层层叠叠地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一股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也超出了江安的认知范围。
他只记得,自己当时刚刚回到县城里,刚下火车,县城报纸的记者就从人群中认出了他,不由分说地邀请他再度接受采访。
直到这时候,他才知道在北京的王鼎天做出了多么轰动的事情。
县城报纸的采访只是一个开始,紧接着市里报纸的记者就上门了,紧接着就是省里的新闻工作者登门拜访,一桩桩一件件一个又一个人,老江在兴旺村自己的那个房子里接受了一轮又一轮的采访,十里八乡很快就知道了,兴旺村有一个名叫江安的人,正在为保护江豚这件事情到处奔波。
一轮又一轮的采访结束后,老江并没有闲着。虽然热度已经江夏区了,但他正在做的事情却没有停止。只是,上面的政策抵达下面,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大家看着他“江安”的名字虽然会给一定的面子,但工作真正展开的时候,却收效甚微。
但仍然有好消息传过来:被老江介绍去船务公司做海员的同乡人,真真正正地赚到了不少钱,还专门带着礼物找到江安上门感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