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祥和的清平镇,镇东头有一座古朴雅致的小院,朱红色的木门半掩着,院内几株桃花开得正艳,微风拂过,花瓣轻轻飘落,宛如一场粉色的花雨。这里便是张家的住所,张家夫妇皆是善良正直之人,平日里乐善好施,在镇上人缘极好。今日,张父正打算趁着这春日的暖阳,与年仅十岁的儿子张逸在庭院中,来一场关乎为人处世准则的恳切交谈。
张逸生得眉清目秀,眼眸中透着孩童特有的纯真与好奇,此刻,他乖巧地坐在父亲对面的石凳上,手中还握着一片刚刚飘落的桃花瓣,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等待着父亲开口。张父面容和蔼,目光中满是慈爱与期许,他轻轻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逸儿,你如今渐渐懂事,也开始接触这纷繁的世间万象。这其中,金钱是大家常常会碰到的东西,但获取金钱的方式却大有讲究。你可曾想过,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正确的呢?”
张逸眨了眨眼睛,歪着头思索片刻,脆生生地说道:“爹爹,有钱就能买好多好吃的糖果和好玩的玩具,只要能得到钱,不就好了吗?”张父微笑着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逸儿,金钱的确能满足我们一些物质上的需求,但获取金钱必须遵循正道。古往今来,有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违背道义去谋取私利,最终只会自食恶果。就拿东汉时期的杨震来说,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一次,他途经昌邑,曾经受过他举荐的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前来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知者。’意思是晚上没人知道,让杨震收下金子。可杨震却严肃地回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坚决拒绝了王密的贿赂。杨震一生都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谋取一丝私利,他的美名流传千古,受到后人的敬仰与称赞。这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典范。”
张逸听得入神,眼中满是敬佩,说道:“杨震好厉害,爹爹,我以后也要做像他一样的人。”张父欣慰地摸了摸张逸的头,接着说:“想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假如有一天,你在路边捡到一个装满钱财的包裹,周围又没有人看见,你会怎么做呢?”张逸皱着眉头,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坚定地说:“我会在原地等失主回来,把包裹还给他,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不能要。”张父满意地点点头:“逸儿说得对,坚守道义,不被金钱诱惑,是做人的根本。”
从那之后,张逸便将父亲的教诲牢牢记在心中。在学堂里,他勤奋刻苦,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一天,同桌李华神秘兮兮地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精美的木雕小摆件,兴奋地对张逸说:“张逸,你看这个木雕,是我在集市上看到的,可喜欢了,但是太贵了,我买不起。今天早上我发现它在地上,肯定是有人不小心掉的,我就捡回来了,你觉得怎么样?”张逸看着那个木雕,心里也觉得很精致,但他想起父亲说过的话,便对李华说:“李华,这不是我们的东西,丢东西的人肯定很着急,我们应该把它交给先生,让先生帮忙找到失主。”李华有些不情愿:“可是我真的很喜欢,而且又没有人知道是我捡的。”张逸耐心地劝说道:“如果我们把它据为己有,虽然得到了这个木雕,但是心里会不安的。我们要做诚实守道义的人呀。”在张逸的劝说下,李华终于同意将木雕交给先生。先生得知此事后,对张逸和李华的行为大大赞扬了一番,同学们也都对张逸投来了敬佩的目光。
随着张逸渐渐长大,他的学识和品德在镇上都小有名气。这一年,县里举办了一场绘画比赛,获胜者不仅能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还能获得去城里有名的画师那里学习的机会。张逸满怀期待地参加了比赛,凭借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独特的创意,他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进入了决赛。决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在比赛的最后关头,张逸正在专心创作,突然,旁边的一位选手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幅构思精妙的草图,还写着:“照着画,奖金就到手了,事成之后分你一半。”张逸心中一惊,他明白,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如果照着画,很可能赢得比赛和奖金,但这违背了他的原则和做人的道义。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将纸条悄悄塞了回去,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了比赛。虽然这次比赛他没有获得第一名,但他心中坦然,因为他坚守了自己的底线。
回到家中,张逸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张父赞许地点点头:“逸儿,你做得对。在诱惑面前,坚守道义比赢得比赛和奖金更重要。只有坚守住自己的内心,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几年后,张逸参加了县里的童子试。考试期间,同考场的一位富家子弟找到他,拿出一锭银子,说:“张逸,听说你才学不错,只要你在答卷的时候给我传个小纸条,帮我作弊,这些银子就是你的,以后我也不会亏待你。”张逸脸色一沉,严肃地说:“考试是公平公正的,关乎每个人的努力和前途,我不能为了钱财做出这种违背良心的事。你还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吧。”富家子弟见他态度坚决,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