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各边关遭遇敌军入侵,这些城关暂时没有被攻破。
多国联军有些急了,打了数日一点进展都没有。
重大伤亡持续上升,目前辽军与东梁军伤亡最少。
一部分联军牵制各边关守军,还有一部分从大汉薄弱城池进攻。
或许能够破城而入,能绕过去的城池就尽量绕过去。
沿途劫掠城外的百姓物资,以补充军用。
绕不过去的城池,就尽力拿下,多国联军的目标是大汉都城长安。
若能拿下长安,无数财物及美女唾手可得,一弥补这场战争的损失。
辽国与东梁国达成协议,等灭了大汉,国土对半分。
江澈不得不这样决定,等扩大了领土,好好发展,将来再灭掉辽国。
当初江易一道诏书,让内地各城调兵前往边关防守。
也就是说,大汉内地的防卫力量薄弱,内地一些城池或许很容易拿下。
有的城池守军数千。重要的城池守军数万。
就属长安的守军最多,但也是最难打的一座城。
建武八年八月,以辽国与东梁国为首带领其他国联军共计兵力五十万攻破了叶饶城。
叶饶城守军五万,全城将士全部阵亡,城内弹尽粮绝。
在城池被攻破之前,毁掉了所有火器,绝不留给敌军使用。
这座城没有名将镇守,而且只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城。
离最近的大城关守军来不及支援,城内百姓大多提前转移了,留下来的最终殉国。
多国联军也没有得到城内的物资,他们气急败坏。
只能快速南下,就算遇到一些县城,也尽可能绕过去。
就在城外抢掠,大部分城外百姓进入城内避难。
有些没有进城的百姓,遭到了多国联军的屠杀。
当地百姓也抵抗了,可他们不是正规军的对手。
江易这段时间收到边关发来的电报,得知叶饶晨被攻破,全城军民殉国。
他伤心了很久,心中也很愤怒。敌军迅速南下,有些地方百姓必然遭到劫掠屠戮。
给当地守军发电报,尽可能多消灭入侵之敌。
那些敌军若是侥幸到达长安,城外必将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到了九月,多国联军艰难万险地来到了长安城外。
当时江易让各城暂时不要出城迎敌,让敌军靠近长安,再将他们围住。
“敌军还是突破了部分边关,叶饶城军民奋力抵抗。最终以身殉国,那些敌军一路南下,制造多起屠杀。着实可恨可泣!”
江易心里非常难受,不能怪其他边关将士不增援。
他们也在全力抵御敌军入侵,一时半会儿来不及支援其他地方。
敌军经过的地方,当地守军却是出城迎敌。
而敌军且战且退,当地守军不能追得太远。
不然,敌军会趁虚而入,就连当地城池都有被攻破的危险。
看着城外的敌军,江易并不太担心,就让这些敌军有来无回。
“当地居民很勇敢,他们尽力保卫家园。虽然没有拦住敌军南下,真的不能怪他们。”
刘峥非常理解那些军民的心情,也了解当地的情况。
“我也没怪他们,当初我下诏书让各城守军前往支援边关,各城防守减弱。”
江易认为自己也有责任,全国总兵力八十万,至少有四十万分派到各边关。
除了长安守军,大汉各地总兵力只剩下三十万。
各地应对小规模暴乱,还是能够轻松应对。
“敌军数十万来长安,而长安只有守军十万,要不要派人通知各地来勤王。”
刘峥觉得可以从其他地方再调集一些兵力过来增援,尽力保住长安。
江易摆了摆手,“不必,十万足矣。”
十万禁军拥有先进火器,哪怕敌军有百万,也不够禁军杀的。
如有必要,可以调动城内民兵,共同抵抗入侵敌军。
“来长安的敌军很幸运,他们会成为我军将士的功劳。我就等着他们攻城,看看谁是最后的赢家?”
多国联军没有攻打周边城池,而是将长安围起来。
他们觉得长安并不好打,一路走过来,见过不少城池。
长安城墙非常高大坚固,城楼上守军手持杠杆枪,城楼上的火炮数量相当吓人。
敌军不由地皱眉头,如今走到这一步,不打不行了。
如果就这样退了,城内守军会出来追击。
多国联军中就属辽军和东梁军实力最强,他们作为这次攻城主力。
东梁军拥有火器,用火炮能够破开城墙。
“城外敌军听着,朕乃大汉皇帝。你们入侵我大汉,罪无可恕。等收拾了你们,朕再跟你们国家清算。”
江易声音如雷,当把所有的入侵敌军解决,那些国家一个也跑不了。
让他们狠狠地赔偿一笔,若不给,就挨个收拾。
既然能够打败多国联军,同样能把他们国家打得支离破碎。
“你们若想活命,就放下兵器投降,别想着逃跑。既然来了,不好好招待你们,那就说不过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