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在洞口堆了柴,浓烟飘进洞中。
呛得洞中之人难以忍受,如果贸然冲出去,必然会被对方射杀。
继续待在洞中,估计一个也活不了。只有一条路可选,就是向汉军投降。
过了半天,洞中有人喊话,跟随着汉军听懂了对方的意思。
就是不要打了,他们愿意投降。
不少汉军举着枪对准洞口,南召军代表去酱刘狄和唐瀚。
双方经过谈判,让洞中的人放下武器,双手举过头顶,并走出山洞。
刘狄还警告他们若是敢反抗,山洞中所有南召军被格杀勿论。
汉军还是有点担心对方诈降,等靠近了汉军,对他们突然发起袭击。
山洞中南召军陆续走出来,经过清点,一共俘虏了三百五十人,其中一百五十二人在交战中被杀。
这里是南召军的一处驻地,向南五十里还有一座中型城池。
想要到达城下,就必须度过南天河。
河对岸有五千南召军防守,这段时间河流湍急,渡过河危险很大。
本人都走出来之后,一百多个汉军拿着枪进入山洞搬运物资。
经过清点,各类粮食共计一千多麻袋,还有一些干菜。
刘狄决定派人押送,这些人回到雨伞关,其余汉军继续南下。
渡过南天河,消灭河对岸的守军,然后撤回玉散关。
这次汉军没有带来重型火炮,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
刘狄率领汉军的目的就是清除,敌方城池周围的据点。
据俘虏交代,在南天河北岸还有十多个据点,有的据点驻军最少三百,最多的八百。
并不是所有南诏君住在山洞中,建立据点就地取材。
根据他们所交代,有的据点不是很好打。
若不是汉军出其不意攻击,也不可能那么顺利拿下这座山洞。
到了下午,江易收到了玉散关那边发来的电报。
汉军取得了小胜仗,目前没有伤亡。
电报中还提到,有一部分汉军确实出现了轻微不适。
好在出发之前做好了准备,刘狄下一步率军拿下南天河。
如果能把重型火炮运到南天城外,还是有很大把握拿下南天城。
本来就计划重创康绵国,电报中所说,康绵国境内地势复杂。
接下来的作战可能不太顺利,战胜一小部分敌军,还是可以做到。
江易看完了电报,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刘狄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他领军作战,不骄不躁,几乎每场仗战无不胜。”
能有如此优秀武将,那真是大汉之福。
“令郎君是天赋异禀,这些年每场仗都取得胜利。让他去征讨康绵国,看来是对的,只是要辛苦他了。”
江易担心他南征的时候,水土不服生病,但愿出征将士平安归来。
“陛下对他高赞,是他的荣幸,但愿他不要让陛下失望。”
刘狄率军出征,刘峥每天都很担心。
康绵国一些势力确实很猖狂,不给他们一点教训,真以为大汉好惹。
可转念一想,出征的将士会水土不服,病情会加重伤亡。
“当初你劝我不要派兵出征,我也忍了一段时间。可康眠国一些势力得寸进尺,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大汉是要拿出一个态度只有重创了康眠国其他国家会安分一点。
“是臣考虑不周,本想着让将士们多休息,不想让大汉过度消耗。”
一场大规模战争,真的劳民伤财,也会极大削弱国力。
“对此,我岂能不知,我也想跟周边国家友好交往。大家一起赚钱,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那些国家把大汉视为极大威胁,想要除之而后快。
若大汉是个实力中等的国家,周边国家也不会有非分之想。
“有些国家太过于自信,就比如康绵国。以为我军将士难以穿越高山密林,不适应当地气候。”
他们却低估了汉军的意志力,对方更不清楚军功对汉军有多大的吸引力。
通常来讲,军队立功了,顶多赏赐一些钱财和布匹。
军中武官得到的赏赐更多,普通士兵只得到少量钱财。
大汉实行公平军功制,即使是一个普通士兵。只要斩杀相应敌人数,就可获得爵位。
他们的愿望是立功加官进爵,并光宗耀祖。
“他们确实有自信的资本,康绵国多山林。路确实不好走,有些地方确实不好打。”
再困难也要克服,就是明确地告诉他们,汉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也没有征服不了的地区,让那些国家好自为之。
“这一仗必须打,虽然辛苦了,将士们要打出大汉国威与君威,我倒要看看以后有哪些国家还敢主动挑衅大汉。”
北方辽国被收拾,东边东梁国暂时被打服,若南方国家被征服。
那些不安分的国家会立刻安分,甚至纷纷来长安朝贺。
江易考虑到大汉一两百年后,国力衰弱,周边国家会报复。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估计到那时,周边国家不一定存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