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璃站起身,将那宫女太监们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皇帝,又说道:“臣妾平日里只一心侍奉皇上,钻研琴艺,从未想过与谁结怨,可如今遭此污蔑,定是有人嫉妒臣妾得皇上宠爱,想要借此毁掉臣妾的名声啊。还望皇上明察,还臣妾一个清白。”
皇帝听了若璃的话,眉头紧皱,眼中的怒火再次燃起,他恨恨地说道:“好一个皇后,竟敢在宫中如此兴风作浪,朕定不会轻饶了她!”说罢,皇帝立刻吩咐刘公公,去将皇后以及涉及此事的那些宫女太监、李公公等人都带到御前。
不多时,皇后便匆匆赶来,她本还不知何事,一进御书房,看到若璃站在一旁,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还没等她开口,皇帝便怒喝道:“皇后,你可知罪?”
皇后心中一惊,强装镇定地说道:“皇上,臣妾不知何罪之有啊,还望皇上明示。”皇帝冷哼一声,将若璃所说之事复述了一遍,又道:“你身为后宫之主,不思以身作则,维护后宫安宁,竟纵容身边之人散播谣言,污蔑朕的宠妃,你该当何罪?”
皇后一听,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她扑通一声跪下,狡辩道:“皇上,臣妾冤枉啊!臣妾从未指使李公公做过此事,定是那几个宫女太监为了脱罪,故意攀扯臣妾啊,还望皇上明察呀!”
皇帝看向一旁跪着的李公公,厉声问道:“李公公,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若是敢有半句假话,朕即刻便要了你的脑袋!”李公公吓得浑身筛糠一般,哆哆嗦嗦地说道:“皇上饶命啊,这……这确实是皇后娘娘指使奴才做的呀,娘娘说若璃姑娘太过得宠,怕动摇了娘娘的地位,才让奴才去安排人散播那谣言的,奴才也是不敢违抗娘娘的命令啊,皇上饶命!”
皇后听了李公公的话,又气又急,指着李公公骂道:“你这狗奴才,竟敢血口喷人,本宫平日里待你不薄,你为何要如此陷害本宫!”
皇帝看着皇后这般撒泼的模样,心中更是厌烦,他大声呵斥道:“够了!皇后,事到如今,你还不知悔改,还想狡辩。朕念在你多年陪伴在侧,本想留你几分体面,可你却如此不知好歹。即日起,你便禁足在自己的宫中,没有朕的旨意,不许踏出宫门半步,好好反省吧!”
皇后听闻此言,如遭雷击,瘫坐在地上,眼中满是绝望与怨恨,她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失宠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若璃。可她此时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任由太监将她带了回去。
皇帝又下令将那些参与散播谣言的宫女太监们各打了二十大板,逐出了皇宫,以儆效尤。处理完这些事后,皇帝转身看着若璃,心疼地将她拥入怀中,说道:“爱妃受苦了,都是朕没能好好护着你,让你受了这般委屈。”
若璃靠在皇帝怀中,眼中含泪,却又带着一丝欣慰,说道:“多谢皇上信任臣妾,还臣妾清白,只要能陪在皇上身边,臣妾受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
此事过后,若璃在宫中的地位愈发稳固,皇帝对她更是宠爱有加,几乎每日都会来她的宫殿听她抚琴。而皇后则因禁足在宫中,只能暗自垂泪,心中对若璃的怨恨犹如野草般疯长,她暗暗发誓,只要有机会,定要让若璃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然而,宫中的平静总是短暂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被皇后怨恨的目光所注视着的若璃,又即将面临新的挑战与危机,只是此刻的她,还未曾察觉那隐藏在暗处的汹涌暗流……
日子依旧在宫墙内缓缓流淌,若璃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节奏,每日晨起练琴,午后在御花园中散步赏花,偶尔陪着皇帝处理政务,看似一切都回归了安宁。可她不知道的是,皇后虽被禁足,但她在宫外的家族势力却开始蠢蠢欲动,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之中。
这一日,若璃正在宫中抚琴,那悠扬的琴音飘荡在宫殿上空,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突然,小蝶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封匿名信,焦急地说道:“小姐,方才有人偷偷塞给我这封信,我觉得此事怪异,您快看看吧。”
若璃停下手中的动作,接过信打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信上只写了寥寥几字,却让她如坠冰窖——“小心身边亲近之人,祸从口出”。若璃拿着信的手微微颤抖,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她深知这宫中之人做事向来不会无缘无故,这信中所言,定是在暗示着什么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
她赶忙将信递给小蝶,问道:“小蝶,你可知这信是谁送来的?可有看到什么可疑之人?”小蝶摇了摇头,满脸担忧地说道:“小姐,我当时正在宫门口整理花盆,突然感觉有人碰了我一下,一转身就看到地上放着这封信了,根本没瞧见是谁呀。”
若璃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她在心中细细梳理着自己身边的人,宫女太监们都是跟了自己许久的,平日里忠心耿耿,小蝶更是从小就陪伴在自己身边,情同姐妹,她实在想不出会是谁有问题。可那信上的警告又如此真切,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