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我们会体会、因为护念众生的心的关系,所以牠受到伤害,我们也会很难过,牠被关起来,我们也觉得好像于心不忍,会慢慢有这样的念头,就是不忍心去伤害众生,是因为你的大悲心不断不断在增长的关系,你是很自然的,什么事情都会先想到别人怎么样,别人方不方便?那他会不会受到伤害?我们先考虑到别人,而不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先,这是皈依之后慢慢慢慢,因为修戒定慧的关系,慢慢就比较能够去体会众生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我要怎么表现对他们会比较好,就是顾虑到别人的时间会比顾自己的时间慢慢地增加,那就表示我们的大悲心不断地在增长。所以这个很重要,我们每天都希望我们的大悲心、智慧都不断不断地在增加。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每天要时时不忘供养三宝。因为我们这一世所有受用的、所有的圆满,其实都是三宝的恩德。可能我们没有想这么多,没有想这么深远。我们会想说“我今天日子过得好,是我努力赚钱来的嘛,跟三宝有什么关系?我今天感得一个好的眷属,一个美满的家庭,或者是有孝顺的子女,或者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遇到一个很好的老板,还有很好的同事,都是我自己的命好嘛、我的运好,不是吗?跟三宝有什么关系?”
其实一切的幸运,我们看起来是幸运或者是顺境,都是因为过去世我们曾经皈依三宝,修学佛法的内容,知道怎么样断除一切的恶业,知道怎么样来增长一切的善业,累积很多的功德跟福报,这一世才可以感得种种世间的圆满,那怎么可以说跟三宝没关系呢?所以我们一定都不是这一世才开始学佛,然后跟佛法结缘,不是。一定是在过去世就已经蒙受三宝的恩德,过去世我们就是因为亲近佛法,然后如理的修行,所有善行功德在这一世果报现前了、果报成熟了,所以才有种种的圆满,种种顺心的事情——那不是三宝教导我们的吗?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皈依三宝,没有学习的话,那也不知道要如理如法的来修行,来断除十恶业、行十善业,这一世当然就没有办法感得这么多好的果报。所以我们要追溯这种种美好的来源,其实是三宝的恩德。
所以我们为了感念三宝的恩德,我们就每天时时地不忘要供养三宝,那也是因为你继续地不忘供养三宝,供养三宝的功德又继续地累积,我们将来感得的果报会比这一世更圆满,这样每一世生生增上,所以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受到三宝的恩德。所以我们最平常的,至少你每天用三餐之前不要忘记供养三宝:“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法界一切众生。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至少要这样子,这是最少最少的供养三宝,在吃饭或者是喝水之前。时时不忘供养三宝,就是说其实随时都可以供养,不是吃饭的时候才想到供养,喝水的时候才想到供养。我今天如果逛街买一顶新帽子,我还没有戴之前,先供养三宝,感念三宝的功德,让我有这样的福报,有钱可以买东西。买一件新衣服回来先别急着穿,先供养三宝,感念三宝的恩德,我有新衣穿,买一双新鞋子也是。随时都是存着这个感念三宝的恩,然后随时都不忘供养三宝——这个就是我们皈依之后,每天要做的事情。
这是第一个传承,就是相宗所传的,无着菩萨跟世亲菩萨,他们的系统是这样来教导我们的。
那性宗的传承,就是龙树菩萨的传承呢,它说得比较多一点,它是分成别学跟共学的部分。别学就是个别来学习、个别来说明;共学的部分,就是共同来学习的。别学的部分有六点,共学的部分也有六点。
我们先介绍别学的部分。这六点当中,有三点是应该遮止的,就是你皈依之后就不要做的三件事情;另外三个别学的部分,就是你皈依之后应该要这样做的事情。所以,三个是遮止的,三个是应该要学的,这个是别学的部分。
我们先讲应该遮止的部分,就是你皈依三宝之后,哪些事情就不要做了?你既然皈依佛,至诚皈依了佛,你就不要再去皈依天神,其他的……你能够说出来的:三太子、五府千岁、万应公、大爷伯、土地公……,就不要再去皈依其他,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还没有解脱嘛,他们怎么可能帮助我们解脱?他们都还在三界当中轮回呀,还要受苦啊。所以我们昨天已经分析过,为什么要皈依佛的原因跟理由都讲了、讲得很清楚了。那我们既然确定佛是我们真实唯一的皈依处的话,那我们皈依佛之后,就不要再皈依其他。
可是很多师兄问:“那我的家人他拜妈祖啊、他拜土地公啊,如果我的父母是拜这个,或者是我的好朋友是拜这个,他硬要拉我去,我要不要跟他一起拜拜?”要不要一起拜拜?要不要跟他一起拜?还是在外面,“不要!我是佛教徒,你进去就好,我在外面等你”,不晓得我爸爸妈妈会不会生气哦?我们要不要恒顺众生,跟他一起进去拜?要?烧纸钱就烧纸钱嘛,看要烧什么都可以,这样算不算皈依其他天神?还是民间信仰?我进去拜拜算不算?我拜土地公算不算我皈依土地公?不算嘛,只是拜拜而已,没有皈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