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飞凤山。
花子游在管家何金的陪伴下,来到了他所说的那处荒山,同行的还有这个村的老村长。
“花公子,这孝悌里的八十亩山田,已经搁置有快三十年了。”
老村长声音沙哑劝道。
“不知,公子为何会看上这块田地?这个地方可是出了名的荒脊啊!那可是种啥啥不长的…”
北宋时期,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说是孝悌里,其实也就是孝悌村。
花子游闻言,轻笑一声。
“呵呵,老村长你有所不知,我要这块地,并非要来种地,而是想建一座大武堂。”
老村长李守正的白胡子颤了颤。
"武...武堂?"
"正是。"
花子游指向山势。
"您看这飞凤山,三面峭壁如屏,唯有此路可通。山腰有清泉,山顶平坦可作校场。"
他眼中闪烁着热忱。
"且这里空气清新,又无外人打扰,在此授徒传艺,最是相宜。"
李守正听罢,眉头微蹙。
心想在这里盖武堂?这人莫不是疯了?这孝悌里满打满算也不过一百多户,不足千的人口。
在这盖一座如此大的武堂,这哪里会有学生来此求学。
再看那花子游长的面容清秀,身姿挺拔,一袭青衫随风轻扬,怎么看都像是个读书人,哪里像是会武艺的样子?
李守正忍不住又劝道。
"花公子,老朽在这孝悌村活了六十余载,从未见过有人在此习武。您若真要办学,不如开个私塾..."
花子游闻言,嘴角微扬,忽然伸手折下一段枯枝。
只见他手腕轻抖,那枯枝竟如利剑般破空而出,"嗖"的一声钉入三丈外的一棵老槐树上,入木三分。
老村长瞪大了眼睛,下巴上的白胡子都翘了起来。
"这...这..."
何金在一旁笑道。
"老村长,我家公子可不是寻常人。他五岁习武,十岁便能空手接箭,十五岁时..."
"何叔。"
花子游轻轻摆手制止了管家的话,转向李守正。
"李老,您看这飞凤山的地契..."
李守正闻言,急忙从怀里掏出一张褶皱的地契,另外还有一张购地手续。
“这是地契花公子请过目,另外这张是购地手续。只不过这个价格,村里有些人他…”
李守正说到这里,忽然有些犹豫。
“觉得价钱有些低,想每亩加…加点…呵呵。”
老村长说完之后,脸上透露着些许的尴尬。
“无妨…”
花子游轻笑。
“之前不是说好的二百两吗?现在我再给你每亩加一两,二百八十两,如何?”
李守正闻言大喜。
“那就多谢花公子了。”
花子游接过地契,直接数出三百两银票递给李守正。
"老村长,这是三百两,多出来的二十两,算您的辛苦费。"
李守正接过钱后,脸上顿时笑开了花。
"公子爽快。"
花子游见他笑的如此开心,自己也是满意无比,随后又出声问道。
“那不知,这块地我何时可以动工?”
“随时,随时都可以…”
李守正小心翼翼的将银票揣进怀里后,拍着胸脯保证道。
“若花公子在这里遇到任何问题,我来出面帮你解决。”
花子游笑着点头。
“那以后可就有劳李村长了,花某就此别过。”
双方达成协议后,便各自拿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分道扬镳了。
本来老村长还打算留下花子游吃顿饭,可花子游却还有其他事要忙,便给推辞了。
回去的路上…
花子游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丢给何金,笑着道。
“干的不错,明日你去大娘那里支五百两,再去找些老木匠规划一下,这几日便开始动工。”
何金收过银子后,立马点头答应。
花子游回到花府时,天色已近黄昏。
府内灯火初上,丫鬟小厮们正忙着准备晚膳。
他穿过回廊,径直朝西厢房走去——那里是李师师的住处。
刚到院门前,便听见一阵清越的琴声,如流水般倾泻而出。
花子游驻足聆听片刻,嘴角微扬,推门而入。
"师师,我回来了。"
琴声戛然而止。
屋内,一位身着素白长裙的女子缓缓抬头,眉眼如画,肤若凝脂,正是李师师。
她指尖仍搭在琴弦上,眸中闪过一丝笑意。
"相公此行可还顺利?"
花子游在她对面坐下,自己斟了杯茶,一饮而尽。
"地契到手了,飞凤山八十亩,三百两银子。"
李师师微微颔首。
"比预想的便宜。"
花子游点头。
“嗯,确实便宜。”
又斟了一杯茶后。
“媳妇,你昨晚给我说的那人,确实在汴梁吗?”
李师师闻言,斜着眼瞪了他一下。
“怎么?不信我?”
花子游尴尬一笑。
“那倒没有,我不过就是想确认一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