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听了看看贾政,怎么就觉着不大对头。便直接问道:
“你找她何事啊?”
贾政也不藏着掖着。
“母亲,是忠靖侯史信……”
贾政刚说半句。便被贾母给打断。
“你那孽障又有什么事情啊?
自他母亲去世,他就没有消停过。
我可怜他,把他兄妹叫来这庇护,他却整日里气我。当真是狼心狗肺。
你们还指着和他联姻,把二丫头给他。
你告诉他,想要娶我们贾家女,他是白日做梦。”
史信昨日算是彻底气到了贾母,他居然敢那么恶毒的说她的宝贝玉儿。
她一听史信,她就气的不行了。
贾政听母亲生气,忙站起身来。等贾母吼过,这才说话。
“母亲,且消消气。若是气坏了,可让儿子如何是好。”
贾母气的又长出了几口气。鸳鸯忙上前轻抚着贾母的后背。
贾母这才又说道:
“他又想干什么?”
贾政忙说道:
“儿子也是问了他,史大郎自知惹了母亲。
他和儿子说。他已知和二姑娘没有了可能,他又说,二姑娘安静随和,便托儿子日后好生照顾二姑娘。”
下边的迎春偷偷听了,却是低下头去,面上有凄然之色。
贾母则是冷哼了一声。闭上眼睛顺着气。
“哼!
用得到他来嘱咐?”
贾母其实是这个贾府中唯一为贾府做谋划的。
她谋划了贾敏嫁林如海,谋划了元春入宫。谋划了长留史湘云。谋划了远远的接了林黛玉来。
她看到了贾家的后继无人。她又怎么能真的生气反对史信娶迎春呢?
那不过是一时气话罢了。
贾母看着贾政。
“他还有什么话?”
贾政便说道:
“史大郎说他这次江南巡盐。曾被一士绅所救,那士绅临死向他托孤。”
贾母听了不停点头。贾政抬头看了看贾母。顿了顿这才说。
“那老士绅有一孙女自幼被人拐卖。
后来打听到被人卖了当丫鬟。”
贾母听着这故事怎么这么耳熟呢?
那贾政犹自说着。
“他那丫鬟名唤英莲。现被薛家收在门下。现叫香菱。”
贾母一听一下子就坐直了身子。
这史信在这里骗鬼呢?这不就是他以前说贾雨村那件事吗?
这个混蛋,这是看好人家薛家的丫头了。想着法的要弄到手。
整日里编排我家玉儿,到头来,他为了个丫鬟,做事无所不用其极。
但贾母瞪着眼睛不说话,就听贾政说完。
贾政又道:
“史大郎为此特意去了姑苏,拿到了姑苏府的户籍文书,和籍契。又审了金陵知府贾雨村,得了贾雨村口供。
他言,都是一家人,不好闹得太大。可老士绅的恩却不能不报。
所以托儿子去把英莲给带出去。”
贾母撇过头去,不理会贾政,这人真的是不要面皮。
下边的薛宝钗却是偷眼看贾政和贾母,这事本是她薛家的事,但她却像一个外人一样看两人态度定夺。
贾政见母亲不理她。便又和贾母说起旁事。
“母亲,今日有关中官员起奏了陛下,说关中蝗灾肆虐。许多地方颗粒无收。
但国库空虚,拿不出钱来。
陛下已经下旨,让忠顺王索要各家欠内务府的旧账,以此钱救灾呢。”
贾母猛的回过头来。
那贾家欠宫里多少钱,她最是清楚,这笔账从她年轻欠到现在,她深知这钱还不清了。
她也知道现在的皇帝对勋贵追索的急。
再一细思,便知道了皇帝的目的。要钱是要不上来的。这是要命啊!
想到这,贾母深深看了贾政,想了一阵。
“这天灾之下,生灵涂炭。我们这些诗书之家,应体天恩,修德行。
他史信原报恩人的恩情,也算他有良心。
让你媳妇去和薛家亲家说去吧!”
贾政和王夫人忙点头称是。
下面的人都看向薛宝钗。薛宝钗也不等贾政和王夫人去寻她母亲,便起身道:
“老祖宗,既然史大哥哥知恩图报,我们断不能阻了大哥哥的德行。
也不必去问我母亲。那香菱本是我房里的。现正在屋外。叫了进来。送到大哥哥处,让他供养便是。”
薛宝钗哪里能让王夫人去寻她母亲,这史信把香菱家人都委托书拿了,又有姑苏,金陵府衙的文书。
要是追究起来,她哥哥还有一个人命官司呢!
这史信要去正好去了祸害。
要是等王夫人去寻她母亲,由不得说的就多了。自家反过来又要欠史信和贾家一份人情。
所以薛宝钗当即大度的起身把香菱送了出去。
在她看来不过是一个丫鬟。去了更加安逸。
贾母在上面点头。
“嗯!你们都是仁善的。好啊!好啊!”
薛宝钗便把香菱叫了来,让贾政领去给史信。
那边的史信脑子中却是一下得了王夫人的奖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