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涡村的故事
在茅山涡村那棵古老的槐树下,几个年轻后生正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村里村外的事儿。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就像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碎花布。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叽叽喳喳地凑热闹,偷听着他们的话语。此时,村里的老教师缓缓走来,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每一个褶皱都仿佛藏着岁月的故事,就像那本翻了无数遍的老课本,每一页都写满了回忆。他的步伐不紧不慢,鞋底与地面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那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时光。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可那眼神依旧透着矍铄与睿智,仿佛能看穿世间的一切,就像村里那口古老的井,深邃而神秘。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年轻人的讨论,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那神情仿佛在回忆着过去,又似乎在思考着村子的未来,像一位正在翻阅历史书卷的学者。
老教师清了清嗓子,刚准备开口说些什么,却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他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手忙脚乱地从中山装的口袋里掏出那部有些陈旧的手机,手机的外壳已经磨损,露出了里面的塑料材质,就像一位穿着破旧铠甲的老战士。一看屏幕,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犹如冬日里的寒霜。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着,匆匆接起电话,嘴唇嗫嚅着,却只发出几个含糊不清的音节,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在阳光下闪烁着,仿佛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究竟是什么消息让他如此失态?一时间,周围的年轻后生们都面面相觑,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被紧张和疑惑所取代。
就在大家满心狐疑、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个消息如同旋风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茅山涡村。别地儿不说,咱单说,深藏不露的茅山窝那旮旯里头,出了个大事儿!咱们祖祖辈辈靠着一亩三分地过活的乡亲们,日子虽不咋宽裕,但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和和美美的。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烟囱在清晨升起袅袅炊烟,那是母亲们在为家人准备早餐,那炊烟就像仙女的丝带,在空中轻盈地舞动。孩子们在狭窄的小巷里嬉笑玩耍,追逐着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笑声在村子里回荡,那笑声比银铃还清脆。大人们则扛着农具,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走向田间,那是他们生活的战场,他们就像一群即将出征的战士。可这不,突然间,就像那山洪暴发,把个平静的日子给冲了个七零八落 —— 康辉那孩子,咋就自个儿走了这条绝路呢!
康辉啊,多好的一个娃,平日里见了人总是笑眯眯的,嘴角上扬,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那笑容就像春日暖阳,能驱散人心头的阴霾,感觉照一照就能把心里的小疙瘩都晒化了。他身材高大挺拔,干起活来也是一把好手,村里哪家修个屋顶、扛个麻袋,他总是二话不说,卷起袖子就上,那架势就像要去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农忙时节,在金黄的麦浪里,他挥舞着镰刀,动作娴熟又有力,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可他从不喊累,那矫健的身姿成了田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要是评个 “田间最美身影奖”,他准能拿第一。他一边割着麦子,一边还不忘和旁边的乡亲们打趣:“叔,您这速度可得加把劲咯,不然我都割完啦!” 谁成想,说走就走了,留下这一脸的惊讶和心疼。这事儿啊,就像是在咱这平静的湖面上,硬生生地扔下个大石头,那波纹啊,一圈一圈地往外漾,愣是让人心里头不是个滋味。
咱村里头的人,一个个都是直肠子,有啥说啥,这回可真是被这事儿给震住了,都在私下里嘀咕,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好好的一个孩子,咋就想不开了呢?“这孩子平日里看着挺开朗的呀,咋会这样?” 王婶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和旁边的张嫂小声议论着,那神情就像在研究一道难解的谜题。“谁说不是呢,这世道,虽然苦了点,但咱不是还都一块儿挺着嘛!” 张嫂摇了摇头,满脸的疑惑,脑袋里估计都快装满了问号。
说起来,康辉那孩子,平日里话不多,但心细,总爱帮衬着邻里,谁家有难处,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村西头的李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家里的水缸空了,康辉瞧见了,二话不说,挑起扁担就去帮着挑水,一趟又一趟,水缸满了,他的衣衫也湿透了,还笑着对李奶奶说:“奶奶,您别操心,有我呢!” 李奶奶总是拉着他的手,心疼地说:“康辉啊,真是辛苦你了,你就是奶奶的亲孙子。” 这一下子,人没了,村里头啊,感觉像是少了块啥似的,空落落的,就像房子少了根大梁。
唉,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也提醒了咱们,这日子再难,也得咬牙过下去,人啊,得往前看,不能自个儿把自个儿给绊倒了。
康辉这名儿,在咱村里头,那可是响当当的,一提起来,心里头就暖洋洋的,跟那春日里的阳光似的。这小子,打小就机灵,脑瓜子灵光得很,书念得那叫一个顶呱呱,是咱村飞出去的金凤凰,眼看就要改换门庭,光宗耀祖了。每到日头快落山那会儿,你总能瞅见他,坐村口那老槐树下,手里紧握着本快翻烂的书,眼睛瞪得溜圆,里头全是对外头花花世界的盼头,那眼神就像饿狼盯着猎物一样。村里老少,一提康辉,哪个不是竖大拇指,夸他:“瞧瞧人家康辉,多好的后生娃,咱们村的骄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