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村里就像赶大集,男女老少把村委会不大的院子挤得水泄不通。阳光洒下,映照着一张张或兴奋、或期待的脸庞。这场至关重要的会议,气氛凝重又热烈,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前方。
这时,一位大企业的负责人站了起来。他身材高大挺拔,笔挺的西装在满是庄稼人质朴穿着的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可脸上的神情却和大伙一样,满是真挚。他眼眶泛红,清了清嗓子,声音略带沙哑却饱含深情:“我今天站在这儿,心里五味杂陈。一尘大哥,” 他说着,目光急切地在人群里搜寻,找到我后,眼神里满是敬意,“你这一把火,不光照亮了咱村的路,还烧旺了我们这些在外闯荡游子心里的火。”
他微微仰头,陷入回忆:“我从小从这村里出去,在外摸爬滚打,见过太多冷漠和虚情假意。每次回茅山涡村,看到你为村子忙前忙后,那股子不歇气的劲儿,还有对这片土地比自家还亲的心,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咱在外闯荡的,哪个不盼着家乡好?如今,你让我们看到了茅山涡村未来的光明前景。”
他越说越激动,双手在空中挥舞:“我们愿意出力,把本事、家底都掏出来,给这片土地添把火,让它烧得更旺。村里的孩子是未来,不能再像我们小时候,只有大山为伴,得让他们长见识、有出息;村里的老人辛苦了一辈子,该享清福了;还有地里的庄稼,那是我们的根,得让它们长得更旺,让村里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
这番话朴实无华,却句句戳中人心,如同春雨,细密而滋润。我站在那儿,笑得像地里的向日葵,满脸褶子都透着光,心里暖烘烘的。我明白,这不仅仅是几句话,而是大家齐心协力的开始,是茅山涡村新篇章的序曲。
一时间,掌声如夏日惊雷,震得整个茅山涡村热血沸腾。合作的大门缓缓敞开,我站在那里,脸上笑开了花,眼里闪着光,那是感激,也是对未来的期盼。
“这哪是简单的握手言和,” 我心里想着,“这是茅山涡村翻身的金钥匙,是我们齐心协力从土里刨出的希望之光。” 我就像田里的老把式,脚踏实地,心比天高,深知根与本的重要。
“从今天起,茅山涡村踏上了新征程,” 我转身面向乡亲们,目光坚定地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这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我们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一滴滴汗水换来的。未来的路还长,我们用肩并肩、心连心,像地里的庄稼,风雨同舟。我们要把茅山涡村的故事写成一本厚厚的书,让后世子孙记住,我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种出好日子,种出光明的前程。”
我的话像田间的风,吹进每个人的心窝,暖洋洋的,又充满力量。大伙听了,激动不已,如同被春风吹拂的嫩芽,充满生机。他们知道,跟着我,茅山涡村的明天定会比日出更灿烂辉煌。
在我的带领下,加上那些不远万里来帮忙的好心人,茅山涡村枯木逢春,焕然一新。外界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温暖了每个人的心窝。
山变得更加青翠,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我们披上的新衣裳,绿得仿佛能挤出水来。阳光洒在山上,光影斑驳,鸟儿在林间欢唱,似乎也在为村子的变化欢呼。水比以前更加清澈,蹲在河边,能清晰地看到鱼儿在水底欢快游动,水草随着水流轻柔摇曳,美不胜收。捧起一捧水喝下,甘甜直抵心坎。风拂过,不再带着黄土味,而是满鼻的清新与希望,让人忍不住多吸几口。
村里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我就像地里不知疲倦的老黄牛,眼中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平日里走在村里,婶子大娘们拉着我,笑得眼睛眯成缝:“多亏了你,咱这日子才有盼头。” 大爷们也拍着我的肩膀,竖起大拇指:“好小子,有出息,没忘咱这穷山沟。” 我笑着回应,心里却清楚,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大伙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深知好日子来之不易。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邻里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就像山上的竹子,根连根、心贴心,共同向上生长。
然而,变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村里有个叫李二的人,生性懒惰,游手好闲。看到村子发展起来,眼红不已,却又不愿付出努力。有一天,他找到我,嬉皮笑脸地说:“一尘啊,你看村子现在这么好,也得分我一杯羹吧。我啥也不用干,就等着分钱就行。” 我皱了皱眉,严肃地说:“李二,这村子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付出了汗水。你不干活,凭什么分钱?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过上好日子。” 李二听了,不以为然,嘟囔着:“你就是不想给我,小气鬼。” 转身就走了。
不久后,村里引进了一个农产品加工厂项目,需要一部分村民参与工作。李二又跑来找我,想走后门进去。我坚决拒绝了他:“这是公平竞争,大家都通过自己的能力争取工作机会。你要是真有本事,就去参加面试,靠自己的实力进去。” 李二恼羞成怒,在村里四处散播谣言,说我独揽大权,不照顾乡亲。一时间,村里议论纷纷,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开始对我产生怀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