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2月17日,凌晨四点,三峡大坝左岸电站。
刺骨的江风穿过尚未完工的发电厂房,吹得临时架设的照明灯左右摇晃。谢一扬站在6号机组前,铂金袖扣在惨白的灯光下泛着冷光。他伸手抚过机组外壳上“哈尔滨电机厂“的铭牌,指尖传来的震动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
“老板,央视转播车已经到了。“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红光,液压驱动的左臂指向厂房入口处。几个穿着央视马甲的工作人员正架设摄像机,领头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对着对讲机大喊:“灯光再亮一点!这可是面向全国直播!“
谢一扬嘴角微微上扬:“让林教授准备好'魔术表演'。“
张铁柱的机械臂发出轻微的嗡鸣声:“投影系统已经调试完毕,但法国监理还在坚持要亲自检查每台机组。“
“那就让他检查。“谢一扬从西装内袋掏出一支镀金钢笔,轻轻拧开笔帽,露出里面暗藏的微型注射器,“告诉厨房,给监理先生的早餐加料。“
厂房另一端,临时搭建的技术控制室里,林振华教授正盯着六块显示屏。屏幕上显示着六台发电机组的实时数据,其中五块屏幕的数据异常——只有1号机组的数据正常跳动。
“谢总,这太冒险了。“林振华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眼镜片上蒙着一层雾气,“全息投影在这么强的环境光下很容易穿帮,而且法国人带来的振动检测仪...“
“林教授。“谢一扬的声音轻柔得像在哄孩子,“你女儿在MIT的学费我已经付到毕业了。想想看,如果这次成功,你的名字会出现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名单上。“
林振华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一串命令。主控台上,六个全息投影装置同时亮起蓝光。
“五分钟后开始最终测试。“林振华的声音干涩,“但我需要确保所有监理人员都在指定位置。“
谢一扬点点头,转身走向厂房入口。央视的直播导演正焦急地看表,见到谢一扬立刻迎上来:“谢总!还有两小时就直播了,我们的摇臂摄像机还没调试好!“
“别担心,王导。“谢一扬微笑着握住导演的手,不动声色地将一张银行卡塞进对方口袋,“今天可是要载入史册的时刻,全国人民都等着看三峡第一度电呢。“
银行卡里有二十万,这是昨晚就谈好的价格。王导的表情立刻松弛下来:“谢总放心,我们一定把画面拍得气势磅礴!“
谢一扬的目光越过王导,落在远处一个金发外国人身上。法国监理工程师杜邦正拿着振动检测仪,对1号机组进行最后检查。他身边站着电力部的技术员,两人用法语快速交流着什么。
“张铁柱。“谢一扬轻声说,“杜邦先生的早餐送到了吗?“
“十分钟前。“机械臂保镖的电子眼闪烁着,“加了足够让他睡一整天的安定。“
就在这时,杜邦突然抬头,目光直直地看向谢一扬。他放下检测仪,大步走来。
“谢先生!“杜邦的中文带着浓重的法国口音,“1号机组的振动值偏高,我需要延迟直播,对所有机组重新检测!“
谢一扬脸上的笑容丝毫不变:“杜邦先生,您太敬业了。不过这是经过中法两国专家共同验收的项目,您不信任自己的同事吗?“
“我是监理工程师,我的职责就是——“杜邦的话突然中断,他的脸色变得煞白,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他踉跄了一下,抓住旁边的栏杆才没有摔倒。
“杜邦先生!您怎么了?“谢一扬假装关切地扶住他,同时对张铁柱使了个眼色。
“我...我不舒服...“法国人艰难地说,嘴唇开始泛青。
“快送医务室!“谢一扬高声喊道,几名工作人员立刻围上来,七手八脚地把杜邦抬了出去。
电力部的技术员想要跟上去,谢一扬一把拉住他:“小刘,直播马上就要开始了,你是中方技术代表,不能缺席。“
年轻的技术员犹豫地看着杜邦被抬走的方向:“可是杜邦先生...“
“医务室会照顾好他的。“谢一扬拍拍他的肩膀,同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对了,你女朋友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入学手续已经办好了,这是她的学生证复印件。“
技术员的眼睛瞪大了。他颤抖着接过照片,上面正是他相恋五年的女友,站在法国校园里微笑。
“谢总...这...“
“只要你今天做好技术解说,她明年就能拿到法国绿卡。“谢一扬的声音轻柔得像羽毛,“明白吗?“
技术员咽了口唾沫,缓缓点头。
上午九点整,央视直播正式开始。
“各位观众,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我们现在在三峡工程现场为您直播发电机组启用仪式!“女主持人清脆的声音通过卫星传遍全国,“经过六年建设,这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今天将发出第一度电!“
摄像机扫过宏伟的厂房,六台巨大的发电机组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