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别破费了,上个月刚给他们做了夏衫呢。”黄氏生怕沈春兰又花钱,赶紧转移话题,“晚上三房可能会来客栈找我们,等会就得回客栈了。”
林氏也跟着说道,“对,我们今早去三房,没碰到继广和继宽,族里托带的银子还在你爹那里呢。”
沈春兰蹙眉,“他们不在,那谁接待你们,沈兴吗?”
“我们去的时候,就沈兴一个人在家,而且你三伯还咳了血,我们都不敢多留。”
提及这事,林氏心里就窝火,“真不知道三房是怎么想的,几年不回村也就算了,现在我们来了,还提前通知了,愣是没人在家,搞得我们像是来打秋风的一样。
还好你四伯没来,要不然按他那个脾气,铁定会闹到镖局去。”
沈春兰讽刺的‘呵’了一声,“他们一家子势力的很,一个个的眼睛都快长到天上去了,如今又在城里落了户,自是瞧不起我们这些村里亲戚。
几年都不回家祭祖的人,能是什么好东西?”
三房的做派,沈春兰在就看不顺眼了,所以说起话来也很是不客气。
“祭祖这事,族里早就不满了,只是他们住在城里,没法直接上门而已。”林氏叹道,“等这事一了,就当没这门亲戚吧,就是苦了你三伯。”
沈春兰的语气变低了很多,“三伯这病,只能熬着了。”
“是啊,都咳血了,也不知能撑多久。”
淡淡的愁绪,笼罩在几人身上。
直到回到福云客栈,沈春兰才出声,“爹和弟弟还没回来,估计二爷带他们游船去了。”
自从县里建了码头,便有了游船活动。
游船听曲、吟诗喝酒,被当做一件风雅之事,深得富家子弟和读书人喜爱。
有聚会或诗会之时,总有人慷慨包下整艘船只游到河水中央,玩乐一整天。
沈淮听言,好奇心顿起,“大姑,县里的码头,能通到郡城那边吗?”
林致远率先一步,“县里的码头,仅能通到郡城,还能通到隔壁的兰阳县,坐船到郡城,用时跟骑马差不多,一天就能到。”
“东街那些番邦商品,都是从郡城里进的吧?”
“郡城那边有商行,东街卖的番邦之物一般都是去商行进的。”林致远说,“听说郡城那边的码头非常大,而且还设了几个,船只和商埠比我们这些小县要繁华得多。”
“听表哥这么一说,我都想去郡城玩了。”
“这个简单,等我们府试的时候,便能光明正大的欣赏郡城风光了。”林致远勾住沈淮的肩膀,“怎么样,要不要定个三年之约?”
“开什么玩笑。”沈淮当场拍掉林致远的手,“三年之后,表哥你都十五了,我才十一,五经都没学完,拿什么去考呀。”
林致远立即大笑起来。
兄弟俩闹了一会儿,便去帮忙整理布料。
大致两刻钟之后,沈七刀和沈继业还有林二爷回来了,三人脸上都挂着笑意。
“这么开心,你们去哪里玩了?”沈春兰问。
“去码头游船了,还吃了番邦的果茶。”沈继业心情不错的说道,“当初李记油坊的管事跟我们说郡城要开通运河的时候,我和爹还想着在县里买块宅地来着。
后来拖拖拉拉下不定决心,便没买成,若是买成了,现在也能收租了。”
林二爷轻声道,“现在买也不晚,就是价格比以前贵了一些。”
“运河没开通前,宅地一亩六两银子,现在至少要十三十四两,还是地段不太好的。”沈春兰说,“爹,你们若是想买,我可以帮你们留意。”
沈七刀沉思了一会儿,点头道,“我们来县里不方便,若是有合适的,你先帮我们定下。”
对于这个决定,林氏和黄氏很意外。
沈淮却很高兴。
有了宅地,便能起房子,即便不能做成铺面,也是妥妥的学区房。
接下来,沈七刀父子和沈春兰夫妇,对宅地的大小、位置、预算,以及建造等一系列问题,足足讨论了一个多时辰。
“岳父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林二爷保证道。
沈春兰看了眼外面的天色,“爹,太阳快落山了,我先去楼下给你们点菜,至于三郎和两个丫头,就跟我们回林家吧。
静丫头快及笄了,被她奶奶拘在家里做女红呢,得让她们姐妹见上一见。”
就这样,沈淮姐弟三人去了林家。
林家住在富人区,大门修的比较气派,进去还有影壁,小花园,处处彰显着大户人家的实力。
沈淮姐弟不是第一次来林家。
可得知要先去正院拜见林夫人和林老爷,沈月和沈杏便拘谨很多。
相对于两位姐姐的拘谨,沈淮就从容很多。
“晚辈沈淮,见过两位长辈。”
“哈哈,都是自家亲戚,沈小公子不用如此客气,快快坐下。”林老爷对沈淮印象不错,和善指着凳子示意他坐下,“来了便多玩几天,明儿还有龙舟比赛呢,可不能错过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