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刘景才传回来的消息之后,梁继华对情况的变化也感到非常的意外。
出现了这么大的变故,自己还真得好好的应对一下,假如再按原来的方案进行,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效果也会可能会适得其反。
梁继华把情报递给了李梦天。
“他们不仅传回来的情报,而且把事情分析的都比较到位,有条有理,对好多的事情做了应对性的安排。
以后我们的情报就是应该以这样为标准。在回传情报的同时,提出应对的思路和方案。毕竟他们是在身处第一线,对情况的了解还是对精神的理解都比较完整,比较透彻。提出的方案相应的也比较切实可行,这对我们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按照当前的新情况,我们计划的用300人的兵力,去完成这项任务是不可能的,难度一定很大。”
李梦天沉吟了一下:“尽管能够完成,但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和损失。重点在于后续的工作。”
“刘景才他们在情报中他分析的很到位,在前期攻打黄龙山的计划中,没有想到会有二十七家绺子的当家的和侍卫人员,一下增加了一百多人,这些人武器精良,战斗力强悍,他们的加入会给我们攻打黄龙山带来很大的难度。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计划也应该随之变化。
就目前情况看,要荡平黄龙山,收服这些人,可能会付出的很大的代价,当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之后,我们还能不能有能力,继续收复其他的山头的土匪,尚在两可之中。”
“我们准备的饭菜本来就不多,忽然一下增加了那么多的客人,到时候,有客人能吃上饭饭,也没有吃的,反而闹得不满意。最后我们落了个偷鸡不着反蚀米。”
两人都陷入了沉思当中,寻求着一个两全其美,能够解决的办法。
看着不断在室内来回踱步的梁继华,李梦天实在忍耐不住“梁长官,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如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结果,不仅达不到自己的预想的目的,凡是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们舍弃一些山头,有目的的或者说有选择的打击一部分土匪。”
“就是梁长官,梁长官什么事从来就是一点就透,不用多费口舌。我们在对一个事情做出决断之前。最好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透彻,看看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我们现在的情况不是看利大弊大的问题。别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是杀敌1000,自损500,我们都承受不起。”
“我也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目前部队满打满算不过600人。除去后勤、医务人员,再加上留守部队。能够动用的部队充其量不过400多人。
打下黄龙山之后,黄龙山留守和看管这些当家的人,估计这些人员也不会低于150人。这样,我们能使用的兵力充其量不过还有两三百人。像黑风口这样大点的山寨,如果我们拿下来,能够在这一个山寨,估计就要耗去我们一两百人的实力。算一算,我们还有多少兵力可用?
尽管这是一块肥肉,我们吃不下,与其吃不下,不如少吃点,不至于撑破了肚皮。
这是在正常情况下,还没有说是遇到特殊情况,如果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和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们连一点机动的兵力都没有。我建议还是执行原来的计划,剿灭黄龙山,放弃攻打和收复其他山头的方案。”
“按照现有的方案是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我们都在想想,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李梦天还想说话的时候,被梁继华制止住了。
梁继华终于停了下来,信心满满的对李梦天说:“按照我们制定的第二套方案不变。”看着满脸不解的李梦天继续说道:“你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但是在分析过程中,只看到了我们的不足,而忽略了我们的优势。
首先,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如果我们错失了这次机会,我们要想在收服这些土匪的山土匪,在精力和时间上,是根本不可能的。
更关键的是,我们如果能圆满的完成了这次任务,对于我们以后的发展会减少很多的麻烦和阻力。
其次。只要打下黄龙山。我们的兵力也会增加很多。五当家、六当家这两股的势力。大致上近百人。再加上他们平时不错的。还有,目前五当家手下的这一部分人,估计应该大致在150人左右。这些人的加入会在很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们的压力。
打好气势仗,这是非常关键的,别说是土匪,就是我们的正规部队,很多情况下都喜欢的是打的顺风仗,越是在胜利的时候,占据优势的时候,越是气势如虹。一旦遇到问题或者挫折,就会垂头丧气,士气低迷,失去应有的战斗力。这是我们必须利用,也必须利用好的一个有利条件。”
“对于梁长官说的,我都清楚、也相信。有道是吃饭穿衣量家当,自家的家底自己最清楚,要知道这些大当家的和他们的侍卫位都是铁杆人物,如果他们联合起来跟我们对抗,这是一支不可小觑的部队。要消灭这支部队,估计你没有个一两百人的代价是拿不下这些人的。我们假如说用一两百人的代价去换未知的一些山头,是不是在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