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散去时,武馆师傅陈强却叫住了文昭。他摩挲着腰间的双节棍,目光中带着几分不甘:"小兄弟,方才你卸力的手法确实漂亮,但拳脚功夫到底如何,敢不敢在拳台上见真章?"围观的街坊们顿时来了兴致,有人搬来长凳当看台,几个中学生甚至架起手机开始直播。
"陈师傅想切磋,晚辈自然奉陪。"文昭将长衫下摆扎进腰带,露出利落的劲装。武馆内,十八般兵器泛着冷光,中央的擂台上还残留着早些年比武留下的裂痕。陈强脱去外衫,露出结实的臂膀,热身时虎虎生风的冲拳带起破空声,引得看客们阵阵惊呼。
"小心了!"陈强率先发难,一记"黑虎掏心"直取文昭面门。文昭不退反进,侧身贴近时手腕轻转,竟将这刚猛的招式引向旁处。陈强攻势不停,连环腿踢得擂台板砰砰作响,文昭却如柳絮般随风摆动,每次看似险险避过,实则将对方的力道巧妙卸向地面。
"好个滑不留手!"陈强暴喝一声,使出压箱底的"降龙十八肘"。密集的肘击如同暴雨,文昭突然欺身上前,双掌化作绕指柔,看似轻描淡写的格挡,却让陈强如坠泥潭,所有劲力都被卸成无形。围观人群只觉眼前一花,下一秒陈强已被带得踉跄半步,险些跌出擂台。
"再来!"陈强红着眼祭出双节棍。链条舞动间虎虎生风,金属棍头擦出的火星在昏暗的武馆内飞溅。文昭看准棍影中的破绽,欺身而上时掌心微凹,竟徒手抓住了高速旋转的双节棍。陈强用力回夺,却发现对方的手掌如同漩涡,自己的力道越猛,反震之力越甚。
"喝!"陈强使出浑身解数,文昭却突然松手。失去阻力的双节棍反向弹回,陈强慌忙收势,却见文昭已闪到他身后。温热的掌风贴上他的背心,却只是轻轻一推。陈强踉跄几步,扶着兵器架才勉强站稳,额头已布满冷汗。
"承让了。"文昭抱拳行礼,气息平稳如常。看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几个年轻人凑到陈强身边:"师傅,这是什么功夫?比咱们的洪拳还厉害!"陈强苦笑着摇头:"我练了三十年刚猛功夫,却敌不过人家的'四两拨千斤'。"他转而向文昭深深一揖:"小兄弟,能否收我为徒?"
文昭连忙扶住他:"陈师傅言重了。柔劲并非秘技,而是懂得借力打力。若不嫌弃,咱们可以互相切磋。"夕阳透过武馆的雕花窗棂洒进来,映得两人相握的手镀上一层金边。这一刻,胜负已不再重要,真正的武者之道,正在这拳拳到肉的较量中悄然传承。
陈强刚退下擂台,一个身形精瘦的汉子缓步上前。他身着藏青唐装,衣襟处绣着的木人桩暗纹随着动作若隐若现。"我叫梁正华,练咏春二十年了。"汉子伸手虚引,摆出二字钳羊马的起手式,双脚如生根般扎在地上,"小兄弟,接我几招标指试试?"
围观人群中有人低声议论:"梁师傅可是叶问系的正统传人,他的咏春快如闪电!"文昭不敢怠慢,效仿对方的姿势站定,目光却敏锐捕捉到梁正华肩部微沉的细节——这是咏春发力前的典型征兆。
果然,梁正华率先发难,右手标指如毒蛇吐信直取咽喉,左手膀手紧随其后封住退路。这招"问手"看似单攻,实则暗藏攻守转换的玄机。文昭沉肩坠肘,以黏手应对,两人手掌甫一接触,便展开了咏春特有的"听劲"较量。梁正华的手臂如同灵活的弹簧,顺着文昭的力道忽而前推,忽而后撤,试图找出破绽。
"咏春讲究中线理论,守中用中。"梁正华边打边解释,言语间透着对自家拳法的自信。他突然变招,日字冲拳如连珠炮般轰出,每一拳都精准沿着两人之间的中心线突进。文昭不敢硬接,侧身游走间以摊手化解,却发现梁正华的攻击如影随形,咏春特有的"追形"技法让他始终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围观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呼,有懂行的老者分析:"梁师傅的寸劲使出来了!看他前臂肌肉突然绷紧,这一拳要是打实了......"话音未落,梁正华的拳头已贴近文昭胸口,却在即将触及的瞬间被对方以一个巧妙的圈手引开。文昭借力打力,顺势使出咏春的"寻桥"手法,手掌如游鱼般滑过梁正华的手臂,直指其腋下要害。
梁正华瞳孔微缩,迅速沉肘护肋,同时使出咏春的"伏手"反击。两人你来我往,拳风掌影间,咏春拳"以静制动,以小胜大"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梁正华的动作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暗含"膀、伏、摊、按"等十二式手法,每一次出拳都暗含刁钻角度,配合脚下灵活的三角步,将咏春"二字钳羊马"的稳固与灵活发挥到极致。
激战正酣时,梁正华突然变招使出"六点半棍法"的起手式——虽无兵器在手,却以拳代棍,手臂如棍梢般横扫。文昭心中暗赞,咏春的器械功夫同样精妙,这招看似大开大合,实则暗藏寸劲爆发。他不慌不忙,施展出老张传授的柔劲,以绵绵不断的卸力手法将对方的攻势逐一化解,同时寻找反击时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