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的西府海棠花开正盛,远远望去粉色如云,那花枝似承托不了花朵的硕大沉重,因而拽着整个身子往下倾去。如此繁华盛况,人若从池畔走过,便见临水照花,徐徐拂面的春风吹皱的不是一池涟漪,而是无数花影。
青鸾立在乌篷小船上,目光温柔的注视着坐在船头正在赏景的萧统。因不日他便要启程,故掌珠和萧绎都命她前来如意仙馆陪伴,不需要特地在王府守着差事。
这几日两人便服出行,游历了荆州城内外的几处名胜古迹。尤其以黄鹤楼,古琴台和东湖这几处风景最是优美动人,古琴台位于荆州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而萧绎与青鸾,也择定此地为临别之地,这日,两人算是旧地重游,却也依然满目欣喜。
小小的乌篷船并不大,为了避嫌,韦明庭与另外两个随从便乘坐另外一艘,远远跟在后面。至于侍卫等,则早已换了便服分布在月湖四周。
而青鸾从船舱内烹好茶端出来时,正好见萧统盘坐在船头,并将带来的焦尾琴缓放于膝上。
月湖春风习习,吹得他身上素白的衣袍临空飘向水面,却又因其轻柔的质地而只与涟漪轻轻掠过。青鸾甚少见到如此姿容娴雅如谪仙一般的萧统,她见他此时的神色如此端宁,仿佛眸中只有月湖的一汪春水,再无那些纷乱的争斗不堪的烦恼。亦仿佛此刻他不过就是个寻常的读书人,携眷前来游山玩水,共赴早已作古的知音之约,耳中仍有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娓娓琴音,不绝于心。
她忽然觉得眼眶一热,心中的感触既深又痛。这种对于世间寻常人不过唾手可得的安逸与闲适,对他而言却是莫大的奢侈与渴望。
而偷得浮生数日闲,便是再如何贪恋,他也终究要如期离开荆州了。
“殿下,要弹琴吗?“
她轻垂下眼眸,用嘴角的微笑遮挡住心中的无限感伤。萧统移过视线看过来,亦由衷的展颜而笑。
“你想听什么曲子?”
青鸾在他跟前跪坐下来,将手中的茶盘等物托放在甲板上。船行于河面甚是平稳,而萧统接过她递来的茶盏,环顾四周的春水春林,忽然道:“我给你弹一曲梅花引吧?今年冬日,我再来此地,再赴今日之约。“
青鸾略一思索,便想起《梅花引》又名《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原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琴曲。曲中便有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凌寒怒放等特征,借物抒怀,曲风别具情怀与风骨。
当下便忽然兴有所至,取出随身所带的短笛,道:“那我为殿下吹笛相合。“
少卿,便听月湖水面上响起一阵悠扬的琴音,琴音之后,渐有笛音相合。而两者交融时,亦是不徐不缓,不低不亢。随着曲音往后延展,便渐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一种身心的契合,将琴曲之妙丽展现的淋漓尽致,便是两旁随侍的韦明廷和两位臣僚,以及东宫亲卫等,皆是听的入了神。
韦明庭登船之前,且私藏了一壶上好的陈年花雕,此时就着镇江的名菜水晶肴肉,和一大笼蟹黄包子,并几碟子小菜,正在跟两位同僚大快朵颐。先一刻众人都还在听他抱怨说此来不曾尝到河豚的鲜美,下一刻听到琴声与笛音相合时,他却已然停下了正在大嚼,大咽的动作,改为凝神侧耳倾听,并不时轻轻摇头,发出一声叹息。
“哎,咱们在东宫随侍殿下这么些年,竟然不曾听过殿下如斯美妙的琴声,当真是可惜,可叹呀!“
“听你说的这叫什么话?殿下的琴音,岂是应该弹给咱们这样的庸俗之人来听的?自然只有青鸾姑娘这样的红颜知己,才是最佳知音。况且你听,那相合的笛音,也是美妙绝伦啊!”
被他这么一训斥,两个同僚皆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于是三人齐齐放下手里的酒肉,直到曲终音散了,方才先后叹道:“可惜,有情人却终不能成眷属,亦不能两厢厮守。”
韦明庭不知想起什么,脸上的表情甚是惆怅。半响,才若有所失的道:“是啊,天下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这本就是一种至深的遗憾。但愿殿下与青鸾姑娘,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梅花香自苦寒来吧!”
这边船上,萧统奏罢了一曲,便将琴轻轻移放在旁。青鸾坐在他身侧,他从她手里接过短笛,伸手拢她入怀,道:“想起你我相识的这些时间,是不容易的。这和真的梅花一样,香自苦寒来。”
他再凑近了一步,低低叹息道:“青鸾,你和我,纵使相隔千里万里,但彼此的思念之情,却也是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