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贫困的家境拖了后腿,二哥启蒙比较晚,十岁才去邻村的鲁老秀才那里读书。十一岁就参加了县试,考上了童生。
这个时代的童生试是分三个阶段的,县试、府试和院试。
二哥十二岁的时候,参加了童生试的第二阶段府试,是第六名。十三岁的时候,因干旱田地减产,家里实在是囊中羞涩没有钱做路费,就没有参加院试。
今年,二哥十四岁了,八月份在宁川府,就有一场院试。宋喜雨问过王掌柜,知道院试是三年两次,所以,八月份的这次院试,是离二哥最近的一次机会。考上了,就是秀才。
二哥从读书开始,授业恩师就是鲁老秀才。老秀才当年也是一次次往上考,想出人头地。但是屡战屡败没有成功,年岁也越来越大,才歇了心,蜗居小乡村,靠学生的束修养家糊口。曾经的那点学识,不知道还剩多少。
宋喜雨在现代当老师的时候,校长就经常念经:“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按照这个评判标准,鲁老秀才做不到持续充电做不到不断学习,总是吃老本,二哥跟着他,路也不会走得长远。
特别最近这一个多月,因为腿伤,二哥只能在家自学。这种自我摸索前进,犹如盲人摸象,在宋喜雨看来,费时费力效率低。
作为来自现代重点初中的宋喜雨,深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的道理。当时单位里那些重点班的老师,绝对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在中考前辅导谁家的孩子一个月两个月的,让孩子多拿二十几分,那都不费吹灰之力,就是这么神奇,就是这么牛。家长都托关系找路子,盼望能和这些大神级的名师搭上话。
宋喜雨找孔县令的目的,就是想让他帮着二哥找个好夫子,最好是一对一那种。
备注:惠夷槽,也就是药碾子,古时医家必备之物。相传是东汉年间一铁匠为感谢华佗治好了他的病,专门为其打造用来碾药,以减少华佗和徒弟碾药时的劳累。惠是赠,以报救命之恩;夷是平安,意为救死扶伤,化险为夷;槽,碾药之器。因为惠夷槽主要是用来碾药的,所以人们又习惯称其为药碾子。
喜欢逃荒创业女汉子一言不合就开干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逃荒创业女汉子一言不合就开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