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我好像能感受到什么东西在流动……”童子声音发颤。
老夫子盯着童子稚嫩的脸,心如鼓擂。
他过去虽只是炼气士,但多少见识还在:
“快,放下碗,试着用心去感受。”
童子依言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平静。
伴随着呼吸,他和天地之间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微妙联系,并且那丝联系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虽说极其微弱,可确实存在。
童子很快发现,若不刻意用“旧法”去调动任何灵力,而是单纯让心沉到身体深处,就能感觉到有股温柔的风缓缓拂过自己的神魂,不带半点灼热或刺痛,只是轻轻拍打着,宛如清晨里窗台的一缕阳光,悄无声息,却又真实。
随着这种感觉越发明显,童子竟自主地生出了一丝愉悦。
大难临头般的恐慌,悄悄地褪去,被这股温暖取代。
童子睁开眼,猛然抬头,对老夫子喊道:
“师父,我感觉好像身体轻了一些,而且心里……很踏实。”
“孩子,记住这种感觉……”老夫子喉头哽咽。
……
这样的场面,不止出现在小茶馆。
九界到处,都有意外的“种子”开始萌发。
不知不觉中,一些有敏锐直觉的人,或是天真未被世事污染的孩子,又或是心灵纯粹的耄耋老人,都先一步捕捉到了那份微小的改变。
就像黎明前最细微的一道晨光,尚未被广泛发觉,却已能够破开那层层黑夜。
当然,也有更凶恶、更贪婪之辈。
在这场动荡里,他们同样觊觎一切新生事物,想借刀取火,毕竟旧日法则崩毁后,谁能掌控新的道韵,便能再次站在巅峰。
于是,一个接一个的冲突在暗处酝酿,一个又一个滔天野心在死灰里重新燃起。
对于这股混乱,王烛并不感到意外。
九界原本就是弱肉强食,现在抽走宏观秩序后,更会将丑陋或丑恶放大——可再丑陋如何?新生已然落下,只看他们如何选择。
这一日黄昏,王烛踏过一片荒漠,静悄悄地行走在满是沙尘的道路上。
荒风呼啸,吹乱了衣角。
王烛抬眼远眺,天际的云朵染上了一抹血色,映照得地面也好似血戚戚的颜色。
他面无表情地走着,没有架彩云、也没有踏虹光,只是借着一双脚,实实在在感受大地的粗糙和尘埃。
路上偶遇流民队伍,所有人神情萎靡,背着少得可怜的行李。
有的满面尘土,有的受伤后尚在淌血,却没什么力气处理。
王烛停了片刻,静静看他们从自己身旁经过。
那些流民麻木地看一眼,没有多管。
毕竟到处都在流离失所,谁也指望不了谁。
可当王烛走到队伍后方,注意到两个小女孩被一群大人抛下。
那两个孩子约莫七八岁,拖着疲惫的小腿跟不上队伍脚步。
此刻天已微暗,她们被远远甩在后面,没力气,坚持不住,也不敢哭,表情呆滞。
王烛垂眸,看了看二人的面孔,蹲下来,伸手递出一块干粮,温声道:
“吃点吧,前方的路还很远。”
两个孩子满脸惊奇看他,迟疑地接过干粮,好半天才怯生生地说:
“谢谢。”
声音小若蚊呐。
王烛见她们还在发抖。
这是身体极度虚弱、精神紧张所致,便再次取出一只水囊:
“慢慢喝,不要呛到。”
女孩争先恐后地咕噜喝了几口水,突然“哇”地哭了。
也许是长久以来四顾无援,让她们连哭的勇气都没有,如今这点温暖让她们终于忍不住。
王烛轻抚孩子的头,没有说话,只让她们宣泄。
沙尘在风中卷起,像是给这段萧索之景,又增添了几分悲凉。
直到两个小女孩稍微平静,他才柔声问:
“你们要跟上队伍吗?”
女孩小声回答:
“那是我们村里的人,可他们说我们跑得慢,粮又少,就……”
王烛点点头,这帮人抛弃了她们。
“我送你们一程。”王烛开口。
他本可以用神力变幻出更多干粮,可是适才抽离了九界的道韵,他也选择尽量用“寻常”的方式去行走。
于是,他摘下行囊里仅剩的一些干粮,又从干瘪的钱袋里找到一点铜板,塞到孩子怀里。
两个孩子怔住,纷纷抬头看他:
“大叔(或爷爷)?”
她们分不清王烛实际年龄,总之对方是个长者。
“走吧,小心点,千万别掉队。若他们还不要你们,就自己结伴,相互扶持。”
听到这话,孩子眼里又涌出泪花,努力站起来,攥着干粮和铜板,加快脚步,拼命跟上前方渐行渐远的队伍。
王烛注视她们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
然后他才缓步继续前行,消失在漫天沙尘里。
过了这片荒漠,王烛又去许多地方逗留,路过被打劫的村落,见识了修士和凡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也见识了堂堂大国倾覆后留下的焦土,破败宫殿里,昔日王侯贵胄纷纷沦为刀口下的冤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