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副厅长的脸色变得难看。龙安心几乎要为女博士鼓掌——她用最纯粹的科学语言,戳破了资本的美梦。
会议在没有结论中结束。走出环保厅大楼时,金教授拍了拍龙安心的肩膀:"别担心,'古歌森林'在学术上站得住脚。周家势力再大,也挡不住碳中和的国家战略。"
龙安心点点头,思绪却飘回凯寨。务婆常说"山有山的路,水有水的道",但现实中,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
---
回到村里已是傍晚。合作社门口停着一辆陌生的黑色奔驰,车旁站着两个穿西装的男人,正对着试验田指指点点。龙安心加快脚步,听见其中一人用普通话说道:
"...基因测序都完成了,只需要取几株样本..."
"说了不行!"吴晓梅的声音从田埂上传来。她今天没穿苗装,而是一身利落的牛仔裤配T恤,手里拿着根竹竿,像持枪般拦在两人面前。
龙安心小跑过去,认出其中一人是省农科院的李研究员——金教授提过,这人近年与商业公司走得很近。
"龙总!"李研究员像看到救星,"正好您回来了。我们只是想取几株紫米做基因保存,绝对没有..."
"李老师。"龙安心直接打断,"您现在是代表农科院,还是..."他看向那个陌生西装男。
"这位是基因港公司的张总。"李研究员尴尬地介绍,"他们在做珍稀作物基因库..."
基因港。龙安心在心里冷笑。不就是黔丰集团的子公司吗?换了个马甲而已。
"取样可以。"龙安心突然说,"但有条件。"
西装男眼睛一亮,立刻掏出名片:"您说!价格好商量!"
"第一,必须在务婆和寨老监督下取样;第二,样本不能离开凯寨,要测序可以带设备来;第三..."龙安心顿了顿,"所有数据必须共享给合作社。"
西装男的笑容僵住了。这三个条件等于阉割了商业开发的任何可能。
"这...这不符合科研规范..."李研究员结结巴巴地说。
"那就请回吧。"吴晓梅的竹竿横在田埂上,"我们的紫米不习惯陌生人碰。"
两人悻悻离去后,龙安心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湿透。这种对峙比想象的更耗心神。吴晓梅递来一瓶水,手指上还沾着泥巴。
"今天第三拨了。"她叹了口气,"早上还有个日本公司,说要'保护东亚农耕基因'。"
龙安心拧开瓶盖,突然想起什么:"那棵银杏怎么样了?"
吴晓梅的眼睛亮起来:"开花了!阿公说这是百年难遇的吉兆!"
银杏树开花了?龙安心记得那棵树是务婆葬礼时移栽的,据说是用她生前收集的种子培育的。植物学上,银杏从种植到开花需要二十年以上...
试验田旁的苗圃里,那棵不足三米高的银杏树确实挂着几簇淡绿色的花穗。更神奇的是,树下那片原本寸草不生的硬化土,现在竟然长出了一圈茂密的紫苏——雷公山特有的药用品种。
"检测过了吗?"龙安心蹲下身,轻轻触摸那些紫苏叶片。
"初步结果出来了。"吴晓梅也蹲下来,声音压低,"银杏根系分泌的物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重金属含量下降了72%。金教授说可能是某种生物螯合作用..."
龙安心猛地抬头。72%?这远超常规植物修复技术的效果!如果能够推广应用...
"别想了。"吴晓梅仿佛看透他的心思,"阿公说这棵树有灵性,移栽必死。是务婆的...骨灰滋养了它。"
一阵风吹过,银杏花穗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苦香。龙安心想起务婆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也许最先进的生态技术,就藏在这些古老的谚语里。
"对了,"吴晓梅站起身,"基因港的人虽然走了,但留下这个。"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展开后是一份商业计划书,标题赫然写着《古茶树克隆项目》。龙安心快速浏览内容——基因港计划克隆凯寨的千年古茶树,声称可以"挽救濒危基因"。
"他们怎么知道我们有古茶树?"
"后山那片老茶园。"吴晓梅指向雷公山深处,"解放前就荒废了,但最老那几棵至少三百年树龄。"
龙安心皱起眉头。那片茶园他听务婆提起过,是苗族迁徙时带来的茶种,与本地野茶杂交形成的独特品种。黔丰集团盯上这个,肯定不只是为了"保护"。
"开个会吧。"他折起计划书,"这事得全寨决定。"
---
鼓楼里的火塘烧得正旺。尽管已是初夏,老人们还是习惯性地围坐取暖。基因港的计划书在众人手中传递,引发阵阵惊呼和咒骂。
"砍祖宗树?除非先砍了我!"吴家叔公的拐杖重重跺地。
"他们说不是砍..."小李试图解释,"是取枝条细胞克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