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人事部的邮件像炸弹一样落入平静的日常。
"青岛金沙滩度假村筹备组..."我盯着邮件标题,手指微微发抖。办公桌对面,朴美兰正用口型问我:"怎么了?"
我机械地转发给敏雅,三秒后手机响起。
"???! ?? ???!"(爽朗啊!我也收到了!)敏雅的声音在电话里炸开。
集团想调我们俩去青岛参与新项目,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如果忽略敏雅妈妈这堵铜墙铁壁的话。
晚上视频时,敏雅眼睛亮得像星星:"筹备期两年,之后可以申请常驻!"
"但阿姨那边..."我咽了口唾沫。上周末的家访,敏雅妈妈还强调"结婚必须在首尔"。
敏雅咬住下唇:"??? ?? ?????."(得和妈妈正面交锋了)
这场"战役"比想象中惨烈。第二天中午,敏雅发来语音,带着鼻音:"??? ????..."(妈妈晕倒了)
我立刻请假冲往机场。在飞机上,脑海里全是敏雅妈妈严肃却温暖的脸——她给我包紫菜包饭的样子,悄悄在我包里塞解酒药的样子...
病床上的敏雅妈妈脸色苍白,看到我时却猛地坐起:"? ???"(你来干嘛?)
"阿姨,听说您..."我递上在机场匆忙买的高丽参。
"???!"(护士!)她突然按铃,"? ?? ??? ? ????!"(这个中国人让我激动!)
护士赶来时,敏雅爸爸把我拉到走廊:"别介意,她装的。"
原来敏雅宣布要去中国后,她妈妈当场血压升高,但医生检查后说只是轻微眩晕。此刻病房里传出敏雅带着哭腔的声音:
"?? ??? ??? ???!"(我也有幸福的权利!)
门突然打开,敏雅红着眼睛冲出来,看到我时愣住:"?? ???"(什么时候来的?)
我指指病房:"阿姨她..."
"??! ? ???!"(知道!都听到了!)敏雅妈妈的声音穿透房门。
接下来的冷战持续了两周。敏雅搬来和我挤在出租屋,每天下班就去医院,但妈妈拒绝见她。我则负责给敏雅爸爸送饭,在他办公室发现了一个惊人秘密。
"这是..."我指着墙上泛黄的照片。
"1985?, ???..."(1985年,北京)他笑着取下相框。照片里年轻的他和中国同学们站在未名湖畔,最边上是个扎麻花辫的女生。
"?...????"(阿...阿姨?)我瞪大眼睛。
原来敏雅妈妈当年陪父亲去中国留学,两人在北大相识。回国后因为家人反对,她烧光了所有中国照片,只有这张被父亲偷偷保存。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中成形。
三天后,酒店大堂突然出现"中韩友好回忆展"的易拉宝。我借来投影仪,把敏雅爸爸珍藏的老照片扫描放大,还找来集团里所有中韩职员的老照片。
"?? ???"(这是什么?)敏雅妈妈站在展厅门口,手里还拎着输液架。
我深吸一口气:"???? ??."(阿姨的回忆)
她颤抖着走近那些照片,在北大合影前停下。照片里的麻花辫姑娘穿着碎花连衣裙,站在石舫上笑得灿烂。
"???..."(那时候...)她指尖轻触玻璃,"??? ????..."(很喜欢中国的...)
敏雅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
母亲没有回头,但肩膀微微放松:"???? ????."(婚礼要在韩国办)
"?!"我抢着答应,又急忙补充,"???? ? ?!"(在中国也办一次!)
她终于转过身,目光在我和敏雅之间游移:"???? ???."(等到明年)
这已经是重大让步。当晚敏雅哭湿了我半边肩膀:"???, ?? ????."(爽朗啊,我们赢了)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筹备组出发前一周,敏雅妈妈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我和敏雅在手术室外守到凌晨,当护士说可以进去时,敏雅已经累得睡着。
病房里,敏雅妈妈虚弱地睁开眼:"??..."(是你啊...)
"???, ?????"(阿姨,还好吗?)我笨拙地调整输液速度。
她突然用中文说:"青岛...冷吗?"
我鼻子一酸:"比首尔暖和,有暖气。"
她闭上眼睛:"敏雅...怕冷。"
我轻轻握住她的手:"我会把暖气开足。"
术后恢复期,我每天下班都来医院。有天发现敏雅妈妈在读韩文版《三国志》,就自告奋勇朗读。我的韩语磕磕绊绊,读到"关羽"时总发成"宽羽",她却没纠正,只是嘴角微微上扬。
出院那天,她突然问我:"中国现在...还有这种石舫吗?"指着病房电视里的颐和园纪录片。
"有!北大也有!"我赶紧翻手机照片,"您看,现在更漂亮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